】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藏粮于地”是端牢饭碗的根本
http://www.CRNTT.com   2023-08-29 08:53:54


 
  理念与实操齐抓,遏制非“绿”化

  所谓非“绿”化,即违背绿色化发展的理念,损害耕地质量的发展方式。解決非农化、非粮化、非耕化问题都是从“量”的方面考量,非“绿”化则是从耕地“质”的方面考量。

  我们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将近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但这个奇迹的背後是对地力的过度消耗,如果想要延续这个奇迹,耕地的数量不能减少,质量更不能降低。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耕地质量有所恢复,但有待继续恢复的空间仍然巨大。《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耕地分为十个等级,基础地力较高(1-3等级)的占比衹有31.24%,中低质量耕地高达三分之二以上。因此,要坚決贯彻“绿色化”发展的新理念,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多措並举,不断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

  应重视非“绿”化问题,把土地质量考核列入各级主官任期目标考核,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劳动比财产优先,遏制“非劳化”

  如果说非农化、非粮化、非耕化、非“绿”化是从生产力方面解決藏粮于地问题,那么,遏制非劳化则是从生产关系方面解決藏粮于地问题。深化农地制度改革首先应保护生产者的生产权,对于不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随意圈占土地应予禁止,对于靠占有权长期出租土地的不劳而获应通过适当方式逐步化解。一些发达国家在土地制度设计上,就充分体现了劳动权大于财产权,一个农场主的土地是自己的,但如果子孙想继承财产持续经营农场,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否则必须另聘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具有职业资格的CEO从事农场经营。

  土地是稀缺资源,且不可再生,在人多地少这一刚性资源约束不断加剧的国情背景下,更需下大功夫遏制非劳化现象,做活劳动权优先这篇大文章。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奇(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