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把城市公園建設好、利用好
http://www.CRNTT.com   2023-08-29 17:41:27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今天,城市公園建設日益成為引領城市生態文明發展的重要方式,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把城市公園利用好,不妨在轉換新觀念、推出新項目、樹立新形象上多出實招。具體來說,可以在觀念帶動、要素驅動、點面互動、文旅融合上下實功夫。

  公園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管理者而言,要圍繞市民的需求來建設,貼近市民的願望來改造,回應市民的呼聲來完善。實踐表明,市民對公園既有觀賞性的要求,也有便捷性的需要,還有提升性的期待。這就要求我們樹立“人民公園為人民”的理念,在規劃上再完善一步,思路上再拓寬一點,形象上更鮮明一些,使群眾更有獲得感。

  把城市公園利用好,重點在於撬動公園建設諸多要素。進一步處理好綠化、河湖、環保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好保護城市生態名片;切實加強對現有文物和歷史遺跡等的保護,傳承好公園歷史文脈,增設文化景觀,可豐富游園體驗;根據需要與實際,適時推出一批富於創意的項目,打造特色節點區域,開展研學游、自然教育公益活動等,可增添市民游玩的趣味性。與此同時,整合要素,在公園有限的空間內努力營造更優的休閑環境,方能打造更好的游覽目的地。

  對一個城市而言,把星羅棋布的城市公園利用好,有助於充分挖掘潛力、發揮優勢。以上海為例,截至2022年底,上海城鄉公園總數達670座,基本實現市民出門5至10分鐘有綠、騎車15分鐘有景、車行30分鐘有大型公園的城市生態格局。如何通盤考慮、點面結合,讓這些公園開展良性互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鑒於基礎不一、實力不同,各地公園在開展個性化創新的同時,也要堅持相向而行、合作共贏。如此,點線面之間才有可能相協調,形成規模集聚效應。

  隨著城市旅遊的興起,城市公園既是文化載體,也是旅遊目的地,更日益成為文旅融合中不可或缺的發展空間。順應新趨勢,抓住新機遇,圍繞滿足容納度、增強主題性、確保回頭率等方面進行創新,全面提升公園管理水平,才能推動實現文旅融合的深層發展。

  作為公共空間,公園承載著為市民和遊客提供觀光休閑場所的功能,也體現著城市的生態價值與人文關懷。公園建設是否與城市發展相協調,是否與公眾需求相匹配,既是對一座城市的發展水平的檢驗,也是對城市治理水平的考驗。

  摘編自《解放日報》,原題為《公園也可以有“幸福指數”》)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