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月刊:台灣主流民意的新變與走勢
http://www.CRNTT.com   2024-01-29 00:33:55


 
   三、島內主流民意今後的走勢

  (一)“維持現狀”的島內民意仍將是主流

  “維持現狀”,民進黨尤其是蔡英文至少已叫嚷了七、八年。不久前,台灣陸委會公佈的一份民調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根據該調查顯示,現島內有近九成的台灣民眾希望兩岸繼續保持現狀,即主張兩岸關係仍長期“維持現狀”不變。當然由台當局官方設題所做的民調,長期以來都帶有不少水分,但不可否認的是,島內被民進黨洗腦的多數民眾在大腦真空的狀態下,無奈沒有辦法的辦法,還是選擇“維持現狀”拖緩統一。

  立足當今台灣社會的狀態,來分析研判“維持現狀”,至少有兩點值得密切關注,一是島內民意熱衷的“維持現狀”,為何可長期不變?二是“維持現狀”的實質內涵究竟是什麼?

  對於第一個關注,你說它長期不變,這僅僅是表象。這幾年蔡英文相繼推出的“新兩國論”“中華民國台灣”,是民進黨的兩項重大政治“創新發明”。前一個針對“一個中國原則”;後一個乾脆給“台灣獨立”直接創立一個新的政體名稱,即把“中華民國”“國號”改為“中華民國台灣”。這兩個動作,在兩岸關係史上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變,豈是“維持現狀”輕描淡寫所能承擔得起的?!因此“維持現狀”絕不是民進黨當局至今仍在全力維持七、八年前的現狀,凡對民進黨當局不利的現狀早就打破,它所維持的僅僅是那些對民進黨有利的現狀。

  對於第二個關注,所謂的“維持現狀”,實質包含了兩部分的內涵:一是“維持現狀再決定”;二是“永遠維持現狀”。這兩種“維持現狀”曾被誤認為是“緩和海峽兩岸關係的有效方法”。但這僅僅是善良的民眾天真的想法。上述兩種“維持現狀”的實質內涵就是“和平分裂”“事實獨立”,其最大的危險性在於給兩岸關係套上衹能“和平發展”而非“和平統一”的模式後,台灣一方就可變被動為主動。尤其是在島內民間,當台灣主體性或“事實獨立”已成為主流價值與社會輿情時,就沒有人敢講統一,就更不敢主張統一。這種迴避統一、繞開統一的作為,是對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大業的極大的破壞與傷害,是民進黨當局求之不得的“變相台獨”。

  (二)預期“終將被統”的人越來越多

  縱覽全球,所謂的統一模式無非是兩種,主動統一,或“被動統一”。而這兩種模式、選項,對台灣意義十分不同。選擇主動統一,台灣與大陸談判時手中所掌握的各種籌碼較多。由於籌碼多,具體獲益自然將大於“被動統一”。而“被動統一”在不斷流失原先所掌有的各種籌碼,處於無可奈何的狀態下,才來談統一。那這種統一更多體現的是大陸的意志,台灣將失去更多獲益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