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共建創新之路 攜手合作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11-09 10:28:13


 
  創新合作:造福人民惠及民生

  非洲國家蘇丹,一朵棉花的故事,折射出“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棉花是當地農民主要經濟來源之一,但棉花產業卻長期“靠天吃飯”產量較低。10年來,中國科研團隊與當地科研機構合作,陸續研發出適合地理氣候條件的“中國1號”“中國2號”高產棉花品種。棉農收入顯著提升,生活條件大幅改善。

  本屆大會上,類似“一粒種子”造福“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民的故事比比皆是:江蘇省農科院與泰國農業大學合作開展特色豆類新品種及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研發,促使產量比當地品種提高19%以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專家在剛果(布),與當地科研機構合作培育出高產抗病木薯品種,平均畝產實現翻番……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民眾最關注的是,這個倡議是否帶來出行的便利、收入的增加、就醫條件的改善等。其中,科技創新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本屆大會期間,古巴科學家裴德樂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從倡議提出之日起,造福人民、惠及民生,就是共建“一帶一路”不變的目標。10年來,一項項科技民生工程,幫助共建國家民眾改善生活條件,增進民生福祉——

  交通運輸領域,由中鐵隧道局集團建設的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將費爾幹納到首都塔什干的時空距離從一天縮短到約3個小時;

  信息通信領域,“萬村通”項目為數以千萬計非洲民眾帶來穩定的衛星電視服務;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為包括“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內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北斗加速定位和高精度服務;

  醫療健康領域,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與柬埔寨合作夥伴在兒童先天性心臟病領域開展免費篩查診療、新技術推廣合作,在柬埔寨為5萬餘名兒童提供篩查,為86例先心病兒童提供治療,培訓醫生20餘名;

  ……

  “10年來,‘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為共建國家帶來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翟崑表示,這充分證明“一帶一路”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給共建國家帶來了更多福祉。

  展望未來:攜手構建全球科技共同體

  本屆大會主題活動“青年科學家論壇”上,尼泊爾青年科學家蒂斯塔·普拉賽·喬希,向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100餘名科技工作者演示了最新的水資源研究成果。

  10年前,蒂斯塔獲得首批“中國科學院與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獎學金計劃”資助,到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求學,如今已成長為一名環境工程科學家。

  如今,蒂斯塔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希望繼續參與到‘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項目中來,也希望‘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為更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我國在本屆大會上提出一系列倡議、舉措,將“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向縱深推進。

  我國首次提出《國際科技合作倡議》,倡導並踐行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合作理念,堅持“科學無國界、惠及全人類”,攜手構建全球科技共同體,包括堅持崇尚科學、創新發展、開放合作、平等包容、團結協作、普惠共贏等六方面具體內容。

  “科技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摩洛哥穆罕默德一世大學校長亞辛·扎爾盧勒說,“我們要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促進知識和人才的流動,鼓勵各國科研人員參與合作。”

  “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專項合作計劃也在本屆大會上正式發布。我國將啟動實施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創業、科技減貧、空間信息科技等專項合作計劃,未來5年將把同各方共建的實驗室擴大到100家,為各國發展提供更多科技原動力。

  如今,深化“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的故事正在不斷上演。近日,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約希臘拉里薩天然氣摻氫聯合循環電站、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光伏及儲能項目等多個項目,將為共建國家帶去中國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技術以及相關工藝裝備。

  “科學一視同仁,通過分享經驗、專業知識等實現進步,在邁向光輝未來的道路上,‘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必將成為關鍵。”南非高等教育、科學與創新部部長布萊德·恩齊曼迪在大會主旨演講中說,“請相信我們有能力改變未來,讓我們攜起手來把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