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馬英九的建議遭到國民黨內“利益相關者”的反彈。侯友宜回應說,已到政黨協商,大家意見他都尊重,很明顯是並不樂意接受。而處於既要繼續抗拒“全民調”主張,又擔心“得罪”自己的老上司的金溥聰,則以缺席侯辦會議的方式來迴避,但卻又聲稱,應當交由朱立倫主席決定。
一味希望能夠盡量協商出侯友宜可以接受的方式的朱立倫,卻沒有開聲回應。但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淩濤昨日下午主持記者會時表示,國民黨提出的“德國制”,就是“全民調”,而且兼顧個人與團隊的合作,是最好的制度,他們也尊重馬英九及各界對整體方案的意見。其實是婉言拒絕馬英九的提議。
但國民黨部分“正藍”人士,從韓國瑜、羅智強等,到部分國民黨“立委”參選人,還有部分縣市長,都熱烈呼應馬英九的建議。孫大千還對國民黨提出四點質疑:第一,國民黨黨內初選,哪一次不是以“全民調”為主?第二,此次決定徵召侯友宜,是否也是因為參考了“全民調”?第三,既然許多民調顯示,侯友宜已經領先柯文哲,為什麼國民黨仍然遲遲不敢接受“全民調”?第四,究竟是“中華民國”的生存重要?還是國民黨的利益重要?國民黨真的不願意為“中華民國”犧牲嗎?
而國民黨的部分“立委”參選人則指出,由於民眾黨只是提名十一席“區域立委”(其中有三席是國民黨“禮讓”),因而國民黨提報“區域立委”參選人,有五十八個選區是民眾黨沒有參選,如果實現“藍白合”,就可以邀請柯文哲站台,爭取民眾黨支持者的選票。否則,就將會流失中間選票,勝算機率大減。
實際上,如果“藍白合”破局,非綠選民認為勝選無望,或許失去熱情而不願出門投票,或是因情緒不滿而下“報復票”,可能國民黨的“立委”席次會大幅萎縮。
而馬英九的提議,不但可以避免出現這種負面情況,而且還可“將”柯文哲一“軍”,因為“全民調”這個遊戲規是由柯文哲提出的,沒有理由不接受,而且只有“全民調”才能說服中間選民。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讓人質疑,侯友宜“害怕全民調這種民主方式”。
顯然,柯文哲受到了觸動,他表態指出,只要侯友宜願以“全民調”方式整合,兩黨可立即恢復協商。
當然,倘是國民黨願意作出這個重大讓步,柯文哲也應該作出適當的讓步,在挑選執行民調作業的機構,及固定電話與手機的比例等,不要“挪火為自己煮食”,雙方透過協商尋求最大的公約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