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中國式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11-19 09:34:23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中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這一重要論斷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經濟日報發表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洪銀興文章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偉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大膽開拓。因此,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意義重大。
  
  現代化的創新發展之路
  
  文章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際經濟競爭甚至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誰能在創新上下先手棋,誰就能掌握主動。”中國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涉及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等,核心是科技創新。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創新發展需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數字經濟發展要有新突破。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信息和知識的數字化使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算力成為經濟技術發展的新動力,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是世界範圍內經濟技術競爭的新賽道,也是現代化建設創新發展的著力點。需進一步加強數字技術創新,以算力的增強提高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的水平,並且在此基礎上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既要在數字產業化基礎上推進產業數字化,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賦能各個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級,又要依靠數字經濟提供的技術和平台,推動新產業及其技術的創新,促進企業運行數字化,還要推動政府治理、社會管理數字化。
  
  二是著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衹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過去,後發國家的後發優勢主要講的是引進國際上的新技術。但是,後發國家越是接近現代化,就越是難以從發達國家引進關鍵核心技術。當前,中國的科技創新已從以跟跑為主轉向跟跑和並跑、領跑並存。所謂並跑,就是與國際接軌,也就是在同一科技前沿方向上發力;所謂領跑,就是與未來接軌,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引領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而增強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三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當前,全球分工已經進入產品內分工階段,絕大部分產品的生產環節分布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國際競爭主要表現為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中國的產業鏈布局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我為主的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另一種是中國的產業參與全球產業鏈布局。影響產業鏈布局的決定性因素涉及科技水平、成本和市場狀況等。現在,一些發達國家在高科技環節上對中國企業斷供,造成多條中國參與的產業鏈“斷鏈”。這對中國產業鏈供應鏈是挑戰,也是機遇。要以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為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把科技創新真正落到產業發展上,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現代化的協調發展之路
  
  文章認為,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中國是發展中大國,城鄉、地區、產業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解決這些不平衡問題,不是在各個方面的低位上協調,而是要在高位上協調。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協調發展需重點關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中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後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中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叠加發展的。“四化同步”是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新時代新征程,這一經驗需要有更加豐富的內容。一是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包括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以及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等。二是信息化進入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新階段,需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三是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按照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求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既要推動城鎮具有城市功能,具備承接城市產業轉移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能力,又要推進城市現代化,使其成為各個區域現代化的策源地,增加現代城市要素供給,實現產、城、文化、生態融合發展,推動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四是在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中建設農業強國,構建與居民消費升級相適應的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通過生物和數字技術創新提升農產品品質和附加值,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另一方面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對後發地區來說,需根據“四化同步”要求補齊短板。我們強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經濟領域的具體體現,一是推動產業發展一體化,例如,先發地區將其優勢產業的產業鏈布局到後發地區,形成一體化的產業體系;二是推動科技創新一體化,例如,先發地區作為科創中心將創新的成果安排到後發地區實現產業化;三是建設雙向的“飛地經濟”,例如,先發地區把科技(產業)園建設在後發地區,後發地區把研發機構建設在先發地區;四是交通信息設施的一體化建設,以此縮短後發地區與先發地區的距離;等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