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11-19 19:09:35


 
  《金融時報》記者: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在政策層面,您認為,為更好引導金融資源配置、更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該如何通過優化激勵約束機制等方法實現相應目標?

  連平:優化資金供給結構,讓金融資源更多向重點領域傾斜,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資金投向結構優化的主要方向是重大戰略、重要領域、薄弱環節以及前述五大領域。

  在政策方面,要保持合理適度的流動性供給,同時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激勵金融機構加大這五大領域的金融資源投入。其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可以繼續有所作為。

  近年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支持國家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方面已經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和操作,例如,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延長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科技型企業融資、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截至2023年9月末,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貸款餘額約7萬億元,平均利率處在較低水平。在經濟逐步恢復之後,可以適當退出紓困類結構性工具,加大科技創新再貸款、再貼現的投放,增加綠色金融和養老金融的支持力度。為保持經濟平穩恢復和有效防控房地產金融風險,在當下房地產信貸低增速的情況下,有必要引導和推動商業銀行適當增加開發貸和個人住房信貸的投放,以持續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恢復。

  此外,要努力拓展非信貸的金融支持方式,包括發債、信托、租賃、發行股票並上市等,促進五大領域金融支持方式的多元化。迄今為止,我國的融資結構仍以間接融資為主。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強調“優化資金供給結構”的同時,又再次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促進長期資本循環”“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為優化融資結構,促進長期資本循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可以加快改革創新相關政策措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