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華王道文化與兩岸地方治理經驗之融合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2-19 00:15:18


表格:台灣各級政府公共債務統計(2023年9月底)
 
  二、台灣採取地方分權式地方治理

  台灣雖自1950年4月,公布“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後,即行自縣(市)以下實施地方自治,但真正落實地方自主性(local autonomous)的地方自治,卻要到1994年7月,地方自治法制化完成,依省縣自治法、直轄市自治法施行地方自治。因之,探討台灣的地方自治,如以1950年開始之機制,仍然傾向中央集權式地方自治;真正落實直接民權的地方自治,則以1994年施行地方自治法制化後之機制為準據,較符合自治法制發展事實。

  台灣各級政府的債務情形為:⑴直轄市負債比大於縣(市)負債比;⑵不論藍綠政黨主政皆有負債,藍色或白色政府的負債情形小於綠色執政,綠色政府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完全不考慮償債能力;⑶縣(市)負債比雖低,但其償債能力亦差很多;⑷對於地方債務問題,除公共債務法有所規範外,地方政府皆須依法負起債償責任,高雄市長期由綠色政黨主政,歷任市長皆未曾提出完整的償債計劃,債留子孫絕非汙衊之詞;⑸台灣採取地方分權式地方治理,地方政府債務須由各該地方政府自行籌款處理。

  [表格:台灣各級政府公共債務統計(2023年9月底)]

  除公共債務問題,兩岸地方政府有共同的高額債務,但清償權責因地方治理模式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性外,其他地方治理情形,台灣的特徵,包括:⑴疫情放緩出現出島觀光潮,島內觀光景點卻未見顯著人潮;⑵基礎建設逐年進行執行率卻偏低,甚至還有流標、廢標的情形;⑶地方建設常因政黨對立影響發生或形成分贓,其施工品質因政治優於專業而堪憂,弊端時有所聞;⑷地方食安、疫苗、萊豬、核食、光電等問題,已使美麗寶島褪色或失色;⑸疫情期間喚起民族意識全民配戴口罩、勤洗手等必要事涉私人衛生的防疫措施,屢見成效;⑹人民已養成世界公民的習慣,對於人民不具保護作為事項,皆能視其危害程度,而為不同的政治抗爭。

  經由上揭實際的民進黨政府無效率作為,可由中華王道文化作出如下的理解:

  1.民進黨政府的執政人員皆是主張口惠而實不至的政治宣傳人員。其對於去中國化全力以赴,以致台灣的中小學教科書已看不到以中華儒家王道文化為核心的道德規範教科書。

  2.就瞭解民進黨人員所以每年挑起二二八的傷痕事件,其未必是二二八的受害者卻經常利用二二八遂其政治目的或達到消滅政敵的惡劣政治目的。數十年來,二二八的問題不能解決;尤其成立臨時的政治團體,以摧毀得來不易的民主政治主張與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這是中道文化的衰敗,值得台灣執事者重視。

  3.中華王道文化係華人社會的文化精隨,卻在民進黨有計劃地去中國化後,在台灣的民主政府體系逐漸消失殆盡。台灣的政治發展正面臨關鍵的勝敗時刻,藍色政黨唯有重掌政權,重編教科書將中華王道文化注入教科書中,人民始有正確的史觀,從而瞭解大同世界的真諦,達致實踐公民社會的社會資本成效。

  4.兩岸的地方政府唯有加強交流,最近藍色地方政府首長為人民福祉赴紛紛赴大陸與中國大陸的地方首長交流,甚至遠赴北京協調農產運銷相關事宜。此即在兩岸一家親的基礎上形塑血濃於水的文化互動,相信有裨於兩岸良性發展。

  5.兩岸對地方治理的應用,固然因民進黨政府的去中國化而有趨於不同發展的現象,但這種發展絕對不是多數民意的主流。如果藍白合是勝選的保證,該藍白合當事人的政治主張,就應掌握“中華王道文化”的核心價值。在大眾媒體或網軍報導該核心價值時,能適時化為政見的訴求標的。相信惟有呈現中華王道文化的政策意旨,始有扭轉當前台灣文化正在走向衰敗的現象。

  肆、應用地方治理經驗豐富中華王道文化內涵

  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九二共識”係兩岸發展的定海神針,但台灣的執政當局-民進黨政府,卻無視2015年11月在新加坡舉行的兩岸領導人馬習會所建立的發展通關密語,以致兩岸自2016年5月蔡英文主政後兩岸對話與交流中斷。因之,在兩岸儘速紓緩緊張關係一時間尚不可能全面實現的政治環境下,唯有地方與地方的對話先行,如2023年以來,金馬離島、台東、花蓮、苗栗等農業縣先後赴中國大陸交流,協商農產品在大陸銷售的成就,正可肯認兩岸地方治理經驗交流,係兩岸放緩緊張關係可行的溝通管道。唯其溝通係在“九二共識”為前提下,本諸中華王道文化的核心價值,發展對話,以強化文經交流。

  一、強化民本主義核心價值

  東西方對於“民主政治”(democracy)的內涵解釋有所歧義,但對於“民本主義”(people-oriented / humanism)則較無爭議。事實上,兩岸都以孔孟學說或稱儒家思想為政治思想主流下,就以民本主義為兩岸對人文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最根本的民本思想之核心價值,仍在於統治者的“仁政”作為,確係兩岸地方治理的定海神針。

  針對王道文化引伸到廉能政治、透明政治,以形成優質治理或稱良善治理(good governance)。經報章透露,兩岸地方治理皆面臨地方領導人有“貪腐問題”的嚴峻挑戰。蓋施行王道文化的政治過程,自然要弊絕風清,不許任何圖利自己的不法偏差行為。究應如何本諸王道文化的核心價值,展現良善治理模式?包括:

  1.地方政府施築公共工程,除依政府採購機制辦理外,承辦人員及其上級督導長官皆須辦理財產信託,定期申報財產;如有不實即依據有不明財產罪嫌究責。

  2.地方政府設有研考單位,加強硬件的施工品質考核,不僅須依圖說施工,並須符合SOP(標準作業程序)。此外,辦理績效評量前,各施工單位應訂定KPI(關鍵績效指標),以利公平的績效評量。

  3.嚴守財政紀律,兩岸地方政府均有債務問題,儘管處理方法或有不同,但嚴守財政紀律,則無二致③。

  二、貫徹中道思想治理模式

  朱熹〈中庸章句〉引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兩岸地方政府皆有重視硬體工程以凸顯政績、相對忽略軟體工程而缺乏管理的治理缺失,因之,本研究特別指出地方治理尚須引用中庸之道;亦即以“中道”的旨趣,推動政務以服務社稷。此係中華王道文化的內涵所在。蓋〈中庸〉第二十二章有云: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由上揭論述中,至少有下列事項,係兩岸地方治理所重視者:

  1.計劃行政:地方財政一向吃緊,尤當重視計劃治理的必要性。目前公共工程最困難且常缺乏的精密規劃,就是人力和財力的規劃,而這二項是工程能否完工,尤其能否如期如質完工的關鍵。因之,地方治理在這方面務必格外重視專業的規劃。

  2.科學治理:21世紀是數位科技的世代,地方治理宜由往昔領導的經驗辦事,進步到經驗整理或規劃的學理化,再加以數位化的時代,以使經驗具有規劃性、重複性的運作機能。不僅工作效率高,而且容易掌控,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3.團隊精神:現在是人工智慧(AI)盛行的時代,儘管如此,團隊精神的協力作為,仍然是政府施政的必要途徑。在團隊組合時,務必慎選各項人力;尤其領導統御更不宜政治掛帥,而須做到專業掛帥,領導人尤其須具有領導統御的特質,始為正選人力。

  4、終結思維:對於公共工程固然宜有如期如質施工的期許,但就軟體工程則須有不斷創新的觀念。因之,公共工程,尤指橋梁、汽電設施、車輛皆須落實定期維修或保養,千萬不得推遲更新,始為最可行的經營治理。一旦功能不彰,甚至負功能出現,即要有汰舊換新的魄力。

  三、呈現積極受益人權保障

  兩岸地方治理的經驗,台灣在70年代即因接受歐西、日本先進國家的治理觀念,在成就上確實早大陸一些年,但這些年台灣治理深受中央過度的集權式規範影響。其治理功效,已有若干不進步,甚至可說是退步的現象。面對這種作為失靈的窘狀,比較可行的治理作為,即是“由地方對地方的治理”經驗交換;尤其近年來,有關台灣輸出大陸的農產品,經相關單位查到不衛生的情形,甚至也有被禁運的農產品,已影響台灣農產品的運銷。相關縣長已由台灣至大陸與有關單位協商後續營運問題。對於兩岸民生用品的貿易往來,本有ECFA的早收清單處理,但現在大陸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究竟應如何處理始符中華兒女一向堅持王道文化理念,正是台灣與大陸雙方當局應用智慧予以解決的重要課題與關鍵時刻。

  當前兩岸政府係採取完全不對話的單邊行動,以處理事涉兩岸的經貿事務;此就農產品而言,並不是理想的處理機制。蓋台灣農產品稍有滯銷,即造成農民血本無歸的重大損失,必然影響農民的生計。因之,比較符合農民生計需要的處理模式,就是台灣農業部設立處理對大陸農產運銷的組織人員派駐中國大陸,此有如交通部觀光署已在北京、上海和福州等地設立觀光辦事單位,俾直接協商雙方所面臨農產品運銷的問題。相信此係最理想的雙方對話機制。如就處理農產品的作為,尚可有如下比較符合王道文化的做法:

  (一)設定雙方農產品運銷的最高目標以為維護民眾的產品銷售利潤

  由於農業生產費時頗多,人力利用也大,一旦損失,農民的生計將頗受影響。因之,將該等農產品生產銷售受益人的基本需求,視為基本財產權之保障;質言之,各該農產品的產銷受益人無論銷售情形如何,皆宜有若干保障規定,俾能避免農產品退貨或協商關門之損失;且將保障視為農產品產銷的必要條件。設若在兩岸一家親之下,大陸方能每日公布農產品產銷額度,且視為公開銷售的保障;亦即不論價額多寡皆有保障機制。如此規範不僅大陸可買到品質佳的農產品,而且數量亦可維持穩定。

  (二)農業技術交流應常態化和協約化

  據瞭解雙方對農業技術的交流,尚未有常態化機制④,以致技術交流竟是如同“諜對諜”的非法交易。就兩岸皆是炎黃子孫而言,並不是合宜的學術上活動行為。嗣後宜經由雙方農業單位的協商,訂定技術交流協議,促使兩岸人民皆能享有高品質且價廉的農產品。這些作為雙方皆可授權地方政府本諸地方特產全權與地方主管部門協商,以打開當前停滯不前的對話窘境。

  (三)一般民生用品可由地方政府本諸權責與對口單位協商發展新貿易模式

  台灣目前最大的經濟發展困境係疫情期間的不當因應政策,以致通貨膨脹非常明顯,物價普遍上揚至少30%至50%,甚至有高達1倍的情形,但受薪階級的薪資卻未必相對調高;公教人員最多祇調高4%,根本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面對經濟趨向萎縮之秋,一般民生必需用品如能承購大陸產品,因運輸成本低,自然可買到價格較為便宜的必需品,以減輕受薪家庭的沉重負擔。就以雞蛋為例,2022年雞蛋一斤最便宜是38元新台幣左右,但自報載台灣有缺蛋危機以來,蛋價即由38元漲至58元,漲幅高達55%。這是一個很難相信的物價波動,人民身受其苦。設若台灣農業部授權地方政府辦理雞蛋進口相關事宜,台灣地方機關直接向大陸福建沿海產銷雞蛋的縣級組織交易,相信雞蛋不至於漲至55%高價位的情況。此種地方對地方貿易,應是在全面恢復對話前,比較可行的經貿政策取向,藉以促使兩岸民眾之得以同享福祉,以符合中華王道文化精神,固不待言。

  四、建構華人治理獨特機制

  兩岸政府執事部門宜有更前瞻的政策設計,以因應當前主權爭議之暫擱、治權實質分離的歷史發展事實。在制度尚未有可行調整機制之前,採取“兩岸特殊關係”下的機制。此即將兩岸貿易委由特殊制度下的組織,如目前的海峽交流機制,即是因應“九二共識”的臨時性機制。

  面對某些完全不符中華王道文化的舉措,民進黨政府自然要肩負重大責任;復以大陸正在針對區域結構進行調整之際⑤,比較可行的方案就是兩岸展開對話。設若兩岸展開對話受阻,權宜措施就是設立“兩岸經貿往來互動辦公室”。蓋兩岸間互動僵化下,設立新互動機制則無可避免;唯新互動機制並不是取代現行的大陸海協會、台灣海基會機制,而是由地方政府組合或由金馬澎離島縣組合的“兩岸地方治理協商機制”,此乃現行機制因政治因素考量而停止運作或運作不順暢的臨時機制,以使兩岸經貿協商不致中斷而造成有形無形的損失。就有形損失而言,係指台灣因大陸進口減少,每年的出超相對減少,甚至影響台灣的人均GDP;所稱無形損失,係指大陸因兩岸貿易量減少,不僅不能享有台灣生產的甜美水果,而且民間往來疏遠所引起的不必要社會成本增加。

  兩岸地方治理協商機制,就如同台灣民眾參加國際體育賽事,經多方協調用“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固然台灣民眾並不滿意,但就台灣體育選手在奧運、世大運、亞運或其他運動錦標賽得到優秀成績,金牌、銀牌及銅牌滿天飛的輝煌,就值得去爭取變通名稱以利出賽的實質意義。一旦兩岸地方治理協商機構正式運作,相信現在仍然存在的對話困境,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解決;中華王道文化的精神,也就可先在兩岸人民心中激盪。

  伍、結語:兩岸強化王道文化融合正是時候

  中華文化悠久,是全人類的資產,而王道文化係中華文化的精隨。此項核心價值已在鄭和下西洋,乃至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國際化建設中,完全落實,成為舉世共享的事實。兩岸既為一家親,王道文化宜成為兩岸人民互動中形成全民共識下的寶貴資產。當下兩岸敏感度最低的政治互動,就是檢視兩岸的地方治理成就,並且善加整理後可成為兩岸良性互動的介面或平台與標的。

  相信兩岸皆已感受到對話停滯的損失,以及開放兩岸觀光旅遊延宕的無比代價,正極需要兩岸執事者以“血濃於水”理念,正確認知兩岸同胞的骨肉相連歷史事實和文化傳承意義,在可掌握的最短時間內形塑可行的融合良善治理經驗法則,以為兩岸人民的互動奠定永續的發展模式。中華王道文化既係兩岸人民共同享有的偉大資產,兩岸人民應無不能克服的行動障礙。在此務期兩岸同胞能在可行的方案中找到互動交流的機制,以建立相互融合的發展空間,共勉。

  註釋:

  ①美國是世界強權,但在世界秩序的維護方面卻處處表現雙標的“霸權國家”角色。學者認為原本一向作為世界領導者的美國正在走向衰落和墮落的不歸路。詳見石齊平:“中東新秩序、中美大交鋒”中時〈時論廣場〉,2023.10.5,第10版。

  ②周陽山、龐建國與鄭通濤:《從實業計畫到一帶一路》,台北:三民書局,2022。第283頁。

  ③陳儷方:〈財政紀律是法律,無罰則“貴在自制”〉,聯合報2023年10月29日,第A7版。

  ④柳金財:〈兩岸農業交流需靠協商〉,聯合報,2023年10月29日,第A15版。

  ⑤中時社論:〈把握大陸區域結構調整契機〉,聯合報2023年10月29日,第A2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12月號,總第312期,P53-61)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