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是主基調 “進”是大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3-12-15 08:07:39


 
  關於如何“以進促穩”,會議進行了科學地戰略謀劃,特別是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相較於2022年“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的表述,進一步強化了對投資作用的認識,明確了投資和消費間互相促進的關係。投資和消費不是此消彼長的對立關係,消費可為有效投資和長期經濟增長提供基礎和方向;投資則為有效需求提供供給,從而實現經濟增長支撐收入和消費。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生產與消費具有直接同一性,生產是消費,消費是生產,生產創造和決定消費,生產生產著消費。生產不僅創造消費品,還創造消費者。從社會再生產過程來看,生產是真正的主動因素,是居於支配地位的要素。消費作為生產的目標,是社會再生產系統的一個內在因素。消費對生產具有巨大反作用,“消費生產著生產”,消費是生產的“觀念上的內在動機”。從今年國內經濟運行情況看,服務消費增長較快,商品消費增長偏慢;高新技術投資增長較快,基建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偏慢;國有企業投資增長較快,民間投資增長較慢。明年要加強以投資和供給創新帶動需求擴張,同時以有效需求確立有效投資和有效供給範圍。要針對結構性投資短缺問題,深入研究如何將投資項目更好地與區域和行業發展戰略有機結合,進一步增加關鍵領域和行業的投資強度,特別是激發民間投資。

  先立後破是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工作策略和方法

  文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策略是在戰略指導下為戰略服務的,要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在推動經濟工作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注重策略方法,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提高工作藝術和管理水平,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科學的方法,發揮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扎實穩妥做好各項工作。

  把握好“立”和“破”的辯證關係是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關鍵之舉。在“立”和“破”上需要把握好先後順序,否則會影響經濟發展大局。先立後破,兼顧長期與短期,意在避免“只破不立”和“未立先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先立後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夥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夥還沒拿到手”。“破”之前需要先想好怎麼“立”。具體到經濟工作上,應該“立”什麼,“破”什麼?長遠來看,舊的經濟發展方式和處於衰退階段的行業要破掉,但“破”的過程中要注意節奏的把握,先把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的經濟拉動能力“立”起來。會議提及科技相關內容,強調“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充分說明了科技創新在經濟運行“立”的過程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關鍵作用。

  “先立後破”的深層邏輯是對風險的重視,意味著後續我們要更加重視風險防範工作,新機制與新模式建立的優先級要顯著提升,避免出現“一刀切”現象。實現“先立後破”,需要審慎決策,把握好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的時、度、效。要一手做“減法”,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一手做“加法”,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這個方法論要體現到明年經濟工作的各個方面,比如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大力發展通用人工智能,營造創新生態,防範化解風險,等等。

  2023年,綜觀中國經濟的“形”與“勢”,“形”動鞏固長期“勢”好,長期“勢”好是“形”穩的強力支撐。2024年,更是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持續向好的關鍵期。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戰勝困難和挑戰,必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