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三個維度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12-27 08:48:28


 
  資本主義社會的工業文明以擴張型的態勢席捲全球,處在羸弱狀態下的中國只能被動地開啟現代化的進程。在現代化萌芽階段,中國按西方資本主義模式建立現代國家,從器物層面的現代化到制度層面的現代化,甚至在思想層面主張“全盤西化”,背離了立足自身特殊性的現代化發展方向。到了現代化探索階段,中國從初提“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任務到具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目標,從正式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再到嚴格明確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成果都表明了不存在普適性的現代化,各國的現代化應該有其堅守一般性意義上的特殊性。因此,從歷史維度上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在總結西方國家和自身經驗教訓中不斷生成的結果。

  實踐維度:

  整合人力物力要素為中國式現代化助力

  從國家戰略高度統籌優化人力物力要素的結構,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理路。馬克思現代化思想是一種探尋人的理想生活狀況的理論體系。馬克思現代化思想的終極價值旨歸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些可以從其對資本主義社會物性思維為主導的批判上看出端倪。馬克思對“異化”“拜物教”的闡述,潛藏著現代化社會的產生是現實的人的創造物。因而,關切人的問題是建設現代化的新起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這一重要論斷對於我們深入系統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推進新征程上的現代化實踐,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探索歷程,進一步拓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歷史性超越,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現代化發展內部結構優化的活力之源是生產的現代化,這是持續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所在。中國在探索現代化發展道路時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把握生產基礎性作用,增強社會結構的改革深度和廣度,以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於地理環境基礎上形成的資源優化配置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鑒於中國城鄉、區域發展的差異性,要統籌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根據城鄉、區域經濟、教育、醫療等發展水平的不同,採取分層、多元的調整策略,以打造更好的城鄉人居環境。同時,系統整合人力物力要素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支撐,要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莫楠(廣州新華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助理研究員,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