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灣區吹響人才“集結號” 
http://www.CRNTT.com   2024-01-01 16:28:18


 
  據瞭解,“一試多證”實施以來,已有3200多名港澳專業人才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執業,累計3500多人獲三地技能證書。同時,廣東省出台了新一輪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事業單位向港澳青年開放招聘,目前已經有3000多人報考。

  如今,“居住在廣東、工作在港澳”或“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廣東”的人越來越多。為了幫助三地居民便捷流動,廣東建成“灣區社保通”服務專窗237個、港澳地區社保服務網點85個,三地居民還實現了廣東社保高頻服務網上辦。目前港澳居民在粵參保達34.4萬人次。

  更多事關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政策措施在大灣區落地。其中,《廣東省人力資源市場條例》《廣東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等陸續出台,讓大灣區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有章可循。《廣州市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提升計劃(2022—2025)》《深圳市推進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推動各個城市行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也提出一系列“搶人才、留人才”的策略舉措,描繪出人力資源服務業新藍圖。

  大灣區合作機遇多

  大灣區連通東南亞,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生態勢必要符合粵港澳三地的經濟發展需求,以國際化視野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大灣區創新產業發展。

  廣東中小企業促進會就中小企業海外投資情況調研結果顯示,已經有25%的中小企業出海投資,有40.38%的企業表示有對外投資的意向。

  “粵港澳大灣區應當對標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打造成世界級人才灣區的模式,努力吸引更多人才來大灣區。”廣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黨委書記、工會主席羅紅霞提出:“大灣區的人才模式肯定要有兩個‘優’,優秀人才要高於周邊區域,優秀人才創新創業的效能也要高於周邊區域。因此人才的標準可以更高,服務響應的速度可以更快,輻射的範圍可以更大,最終達到灣區所向、企業所需、服務所長、人才所想。”

  “人才是最終的核心競爭力,比亞迪現在努力出海,就要考慮把研究院建在哪裡,把人才聚集到哪裡。所以,我們想在未來能夠與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有更多更深層次的探討,在人員的引才、用才、育才和留才方面進一步升級迭代。”比亞迪集團人力資源處總經理、比亞迪職工代表監事王珍說。

  粵港澳大灣區頻繁活躍的人力資源往來也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紐約灣區的美國華南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表示,大灣區現有的專家和高素質人才儲備是大灣區多年來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紐約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之間可以開展合作,尤其是人才方面。”美國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所長肖恩·倫道夫認為,舊金山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領域一直保持密切交流,未來更可以將兩個灣區之間的合作關係提升到新的高度。東京灣區的日本·瑞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分行行長田邊久人表示,“大灣區聚集了世界各地的人才、物資和財富,也是地理上的亞洲中心,我們非常期待在大灣區創造新的商機”。

  如何通過合規、高效的人力資源服務幫助“出海”企業有效應對多樣、複雜、個性的海外用工情況,已經成為投身大灣區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必須具備的能力。“我們會針對企業在不同階段的需求,為企業匹配相應的人才供應鏈。比如第一階段,企業以營銷崗位居多,第二階段需要熟悉建廠和投資的人才,第三階段則更多需要研發人才。”北京科銳國際人力資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市場總監劉萌萌介紹,公司利用自身在全球的分支機構幫助國內企業在國外開展服務,幫助企業更穩“出海”。

  大灣區正在吹響人才“集結號”。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中國及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聯席主席黃家傑說:“我們將加強與大灣區不同城市在人才發展工作上的合作,香港可以發揮作為大灣區人才基地的作用,擔當輸入人才門戶的角色,引進外地人才,豐富大灣區內的人才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