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減稅降費的重大意義與發展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4-01-06 08:51:16


   
  發展方向
  
  文章指出,減稅降費政策順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有利於推動高質量發展。未來減稅降費政策要進一步在強化稅收中性、穩定宏觀稅負、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
  
  第一,強化稅收中性,推動稅制簡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新時代新征程,強化稅收中性原則,持續推動稅制簡化,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保持稅收中性,盡可能避免稅收對市場運行的干擾。在完善稅收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地方性稅收優惠政策、統一稅務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等方面深入探索。完善稅收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建立全面的監督和評估機制。設立專門機構,負責審核各項減稅政策的稅收中性情況,確保實現稅收中性目標。清理地方稅收優惠政策,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加強稅務系統內部精細化分工,完善征管權力制衡機制;加大審計力度,重點審計稅收優惠政策貫徹落實情況、預期目標實現情況、總量規模、支出分布及資金配置等方面內容,及時清理不符合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稅收優惠政策。
  
  優化稅制結構,適當簡並稅率。在優化稅制結構方面,應緊跟稅源變化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稅收制度框架。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提升稅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擴大個人所得稅綜合徵收範圍,合理調節過高收入,規範資本性所得管理。健全直接稅體系,提高直接稅比重,增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更加注重稅制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第二,保持宏觀稅負總體穩定,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當前中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為進一步刺激需求、優化供給、改善預期,下一步減稅降費政策需確保宏觀稅負總體穩定,並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健全地方稅收體系。加強稅收法治建設,營造合理穩定可預期的稅制環境。適當擴大地方財政自主權,動態調整共享稅徵收範圍和地方分享比例,培育地方主體稅種,為地方提供持續穩定的稅收收入。重新評估短期性、過渡性區域稅收優惠政策,規範稅收優惠政策出台標準,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確保稅負保持在合理水平。
  
  更好發揮政策效能。綜合評估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加強減稅降費政策與金融政策、產業政策、就業政策等統籌協調,打好政策組合拳。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改革,設立“智慧辦稅服務站”,健全總局、省局、市局、縣局四級貫通聯動的政策落實工作機制,積極推動減稅降費政策落地見效。
  
  提升政策精準性和前瞻性。針對減稅降費政策項目多、涉及行業廣、適用主體差異大的特點,開展全流程、遞進式、差異化的精準推送工作,推動實現“政策找人”,確保稅費優惠直達快享。聚焦經濟運行中的難點重點,充分發揮好稅收調節作用。突出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加大科技型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助力科研攻關和先進製造業發展。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扶持力度,強化惠企利民實效,提升居民消費意願。
  
  第三,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明確部署,財稅政策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重要政策支持作用。減稅降費政策可以通過實施差別化優惠政策,引導企業投資特定行業,達到推動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
  
  推動稅費優惠政策向製造業傾斜,強化創新激勵。一方面,降低企業所得稅實際稅率。在研發環節,提高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激活企業創新動力;在成果轉化環節,可進一步加大企業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加速成果轉化,鼓勵技術轉讓與合作,促進行業間知識與技術分享,推動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引導資本流入先進製造業研發與生產領域。
  
  調整稅負結構,降低間接稅比重。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減少產業間抵扣差異,避免扭曲中間投入價格及資源錯配。目前,企業員工的工資薪金等人力成本尚不在抵扣鏈條中,導致資本密集型產業抵扣率高,勞動密集型產業抵扣率低,不同行業間稅負不均等。要統一稅基,減少臨時性、過渡性、差額性增值稅政策,使各行業稅基統一可比。要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等政策,對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進行支持,減輕企業稅收負擔,降低間接稅比重,推動消費提質和產業升級,形成良性循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