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http://www.CRNTT.com   2024-01-16 16:40:38


 
  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是國家的另一經濟職能,既是國家的責任,也是國家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僅依靠稅收和財政是不夠的,還需通過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募集資金。金融還是國家調節社會財富分配的輔助手段,必須合理把握利率水平,促進共同富裕。利率直接影響消費、投資、國際收支等,利率水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必須堅持以我為主實施好利率調控,按照經濟規律、宏觀調控和跨周期設計的需要來引導和把握宏觀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與實現潛在經濟增速的要求相匹配。

  2 堅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所有社會經濟活動都建立在人民勞動創造的基礎上,生產勞動是價值創造的源泉,商業和金融活動的基礎都是人類勞動。在社會化生產中,借貸資本、生息資本以及國民儲蓄都是生產勞動過程創造的新增價值,這是金融的本源。金融機構和現代銀行不過是這種來源的蓄水池,離開了生產勞動的價值創造,蓄水池就會幹涸。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液,但離開生產勞動的本源,血庫就會枯竭,供血就難以為繼。金融脫離生產過程並不能創造價值。借貸資本並不創造價值,貨幣資本倘若不經過生產過程的使用,並不能自行增殖自己的價值。

  金融的勞動本源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的人民性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內在要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化大生產的基本規律同樣決定了金融運行的基本軌跡。對於社會化大生產而言,金融運行永遠是從屬性的,它來源於以生產過程為基礎的實體經濟,從屬於實體經濟,在為實體經濟服務中發展壯大自己。實踐證明,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我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體現其人民性的重要表現,純粹的虛擬經濟活動只能使少數人獲利,衹有發展實體經濟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就業並享受發展成果。實體經濟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在我國分行業每增加100萬元增加值所增加的就業人數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均低於其他行業,特別是遠低於住宿和餐飲業,以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進一步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更好體現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應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應積極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顯著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