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抓住機遇,傳播龍文化的生動傳播
http://www.CRNTT.com   2024-02-10 10:45:20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網評:抓住機遇,傳播龍文化的生動傳播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洪

  玉兔踏雪歸,金龍騰風來。新年來臨,人們通過街頭巷尾的環境、商家各式各樣的招貼,更有媒體互聯網的傳播,已強烈感受到喜迎甲辰(龍)年濃鬱的節日氛圍。

  龍,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神物,經過幾千年文明歷史的演繹,逐步進化著。在歷史傳說和各種典籍及書畫中,描述龍能飛行、能擅變,不僅僅是皇家皇權的一個符號、一個標誌,而且上至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都視其為天下人間的吉祥物。

  我國人民在生活和鬥爭的長期過程中,以豐富的想象力和聰明的智慧,至明清時期形成“馬頭、鹿角、蛇身、鷹爪、魚鱗……”之特徵,塑造了龍的精氣神,成為民族的圖騰、炎黃子孫崇拜的聖物。人們只要提起龍,就會情不自禁眉飛色舞頌揚龍、講龍的傳說故事;也會津津樂道龍與其它動物的匹配,口口相傳“龍鳳吉祥、龍馬精神、龍騰虎躍、龍舞獅會……”。而以龍為題材的詩詞歌賦、戲曲書畫等文學範疇,處處可見龍的蹤跡,“中國龍”、“我們是龍的傳人”響徹世界。

  “龍”匯集了多種動物的特徵,形象變化多樣,勇往直前,給人帶來吉祥興旺。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與文化符號,龍象徵著剛健雄偉、高貴威嚴、智慧吉祥和繁榮昌盛。在上海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有16個項目與龍文化直接相關,涵蓋傳統舞蹈、傳統手工技藝等類別。其中以鬆江舞草龍、浦東繞龍燈、閔行鯉魚跳龍門等龍舞為典型代表,充分展現了龍文化的神韵與魅力;而浦東繞龍燈作為三林地區的傳統龍舞,一人以龍珠引舞,九人持杆舞動“龍燈”,光彩炫目,彰顯了傳統戲曲、武術的章法神韵。在上海傳統手工技藝類非遺項目中,龍鳳旗袍、龍類風箏、青龍餃、白龍糕等製作技藝,生動體現了精致化、藝術化、生活化的中華美學意蘊;而在民俗類非遺項目中,端午節的羅店劃龍船通過立竿、出龍、點睛、接龍、送標、旺盆等儀式,寄托人們祈福納祥、驅疫辟邪的含義。所有上海非遺中的龍文化,以生動的形象和表現方式,彰顯了多元而深刻的人文內涵,讓人從中可領略到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祈福納祥的美好期盼。

  龍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突出項目,無論哪一種形式,都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勇於開拓、昂揚奮進的精神姿態。從春節舞龍、元宵繞龍燈、端午賽龍舟等,在歡慶祥和的傳統歲時節日氛圍中又寄托了驅邪消災、祈福納祥的美好願望,體現人們對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盛世圖景的期盼,傳遞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抓住大好機遇,傳播龍文化的深厚底蘊,蘊含龍文化其中的精神,源遠流長的寓意,不僅能大力傳播非遺文化,更能激勵廣大的國人,甲辰年裡奮勇前行,壯闊攀高,增添砥礪前行的巨大力量,彰顯龍文化獨特的精神魅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