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甘蔗裝上“中國芯”
http://www.CRNTT.com   2024-02-18 11:44:46


 

  步入全球先進行列

  甘蔗是一種遺傳背景高度複雜的多倍體作物,其狹窄的遺傳背景限制導致甘蔗育種在產量、糖分和抗性等方面一直難有較大突破。

  “基因組學是甘蔗生物育種升級的重要基礎研究工具。”長期從事甘蔗基因組學與分子育種研究的張積森表示,要加強基因組學和生物技術應用,不斷探索中國甘蔗新品種升級之路。

  張積森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甘蔗屬核心材料全基因組圖譜,並解析了甘蔗基因組特徵,引領甘蔗基礎研究進入了基因組時代;首次全面解析甘蔗細莖野生種的種質遺傳演化過程,為甘蔗從頭雜交育種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這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自然遺傳學》等國際期刊上。

  “甘蔗育種講求‘頂天立地’。科學研究要頂天,向最尖端探索;品種培育要立地,以實際成果檢驗種子質量。”實驗室甘蔗團隊主要帶頭人之一陳保善教授說。

  近5年,實驗室發表甘蔗相關論文數、被引用次數和高被引論文數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在甘蔗基因組破譯、重要產量性狀調控、重要病害致病機理解析及高糖高抗育種方面,步入全球先進行列。

  跑出生物育種加速度

  當前,全球農業生物技術迭代升級,生物育種競爭加劇。為了打贏種業翻身仗,廣西大學正在生物育種的賽道里加速前進。

  2011年,廣西大學與華南農業大學強強聯合,圍繞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立項建設實驗室。近年,該實驗室新增廣西農業科學院為共建單位,整合“兩校一院”優勢力量,聚焦亞熱帶作物種質創新與甘蔗生物育種重組實驗室。

  實驗室4.1萬平方米的實驗大樓、5000餘台/套儀器設備、42個良種繁育基地、2.7萬畝科研用地,為高水平科技創新提供“硬”支撐;以“1+5+10”(1名首席科學家、5名學術帶頭人、10名學術骨幹)與中國科學院開展人才柔性引進合作新範式,引進張清、徐秋濤、李保奇、王天友等甘蔗基礎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人才,不斷夯實育種科研軟實力。

  “生物新技術迭代的時間越來越短,我們必須跑出加速度、奮起直追,才有可能實現中國生物育種跨越式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耀光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