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小學教師如何實現能上能下、能進能出
http://www.CRNTT.com   2024-02-20 12:10:51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記者調查】

  近年來,不少地區提出要加強對中小學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結果的應用,建立教師退出機制,以優化教師隊伍、提升教學質量。對此,有網友表示支持,認為這能有效避免教師“躺平”現象;也有教師直言:“平時教學工作已經很多了,再進行考核,壓力太大了……”

  事實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強教師管理,完善教師退出機制。2018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也提出,實行定期註冊制度,建立完善教師退出機制,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活力。記者梳理發現,寧夏回族自治區、四川省成都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北京市豐台區等地,已出台文件探索建立相關機制。

  為何要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退出機制?在落地過程中,如何制定科學的教師評價標準,避免加重教師不合理負擔?機制的順利實施還需要其他哪些配套政策支持?記者對此展開採訪。

人們對好教師、好教育、好教學有了更高期待

  大眾印象裡“穩定無憂”的中小學教師行業,為何要建立退出機制?

  “一部分原因是為瞭解決少數教師‘躺平’不幹活的問題。”北京市某中學校長陳力(化名)告訴記者,一些地方確實存在教師主動“躺平”的現象,比如有些教師評上高級職稱後,馬上申請轉崗到圖書館工作。因為教師的收入與職稱掛鈎,轉崗後工作輕鬆且收入相當。

  除去對個別“躺平”教師說“不”,一些地區的教師退出機制,針對的更多是當地教師隊伍的歷史遺留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