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厚植法治沃土 滋育民企欣榮
http://www.CRNTT.com   2024-02-25 13:21:51


 

  再看供給——

  出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31條”,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出台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25條……過去一年,從中央到地方,政策頻出、暖風勁吹。有學者直言,一年來僅中央各部委出台的相關政策就超過100條,這些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有的政策倡導性與原則性較強,可操作性較弱,“藥效”有限,部分民營企業家甚至產生了“耐藥性”。怎麼解?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相比行政性的政策支持,法律更具權威和剛性。及時總結經驗,把好政策、好措施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能夠強有力穩預期、提信心,帶給企業更強安全感。此外,針對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碎片化、覆蓋面不夠、執行力不強等問題,完善相關法規、補齊短板弱項,強化政策制定和執行的一致性穩定性,將進一步為民營經濟發展開路、破冰、除障,護航民營企業做大做優做強、打開更廣闊天地。

  那如何“立”?至少有兩個原則,當一以貫之。一是問題導向。問題就是方向,方向必須盯緊。要聚焦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市場准入、投融資、公平執法公正司法等重點問題,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著力回應民企核心關切,確保務實管用、操作性強。二是匯集眾智。要堅持開門立法,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搭建更多元的渠道、平台和載體,更有效地問計於企、問需於民;廣大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也應主動建言獻策、積極表達訴求,提高參與感,合力提高立法質效。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啟動,腳步開始提速,期待這一專門立法切實提信心、疏堵點、破壁壘、解難題,以“法治之水”催生新綠、潤澤草木,進一步厚植民營經濟發展沃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