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互動社交”可以為舞台藝術帶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24-02-28 18:05:51


 
  進而,既有的“宣傳物料”在話劇九人這裡,也成為了“文創周邊”,成為了作品內容延伸的“隱藏彩蛋”。比如《春逝》,就把“節目册”製作成了故事發生地——物理研究所的叢刊,封面目錄印著三位主角的物理研究論文,而內頁則參考20世紀初的刊物排版,除了人物介紹,甚至附上女主角顧靜薇的“征婚啟事”。而《庭前》的小册子則乾脆做成了劇中女主角尤勝男的日記,與台上劇情互為補充。而這也極大地滿足了觀眾在內心建構人物形象進而創作同人作品的願望。在此基礎上,話劇九人為每場演出建群聊,邀請觀眾在私域空間獲得高清劇照視頻進行二創,並與同好分享觀感。在這樣一個空間,有戲劇愛好者甚至寫下數萬字論文分享其對話劇九人作品的深入研究。

  當然,筆者無意鼓動更多製作方與創作團隊“舍本逐末”,放棄打磨藝術的根本。畢竟,要強化線下舞台藝術的社交互動性,也絕不止豐富返場謝幕表演、拉“售後”群聊一途。好的作品自可以憑借內容與表演本身激發觀眾的表達欲,比如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與《只此青綠》一樣成為國民級的爆款。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警惕,與“潑天的流量富貴”相依相生的飯圈文化如若全面進入舞台這一相對嚴肅的文化藝術場域,最終是喜是憂?當享受與娛樂明星相當的“頂流”光環,面對名利誘惑與讓渡隱私的代價,還能否以更純粹的姿態守住藝術求索的初心?於時代變革之際,我們還無法得出最終結論。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些低質娛樂產品霸占大眾視野、侵蝕主流審美的當下,如何讓更多優質舞台藝術作品,與當下觀眾產生更緊密的交互,從而助力傳播、反哺創作,這是舞台藝術從業者可以進行創新探索之處,也是謀求變革與彎道超車的機遇所在。

  (來源:文匯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