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認清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和潛能
http://www.CRNTT.com   2024-03-03 14:10:09


 
三是我國具有要素資源集聚優勢,可通過生產力布局的調整創造人口和產業集聚,發揮創新集聚效應。一方面,我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大城市和城市人口,具有要素資源集聚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國城市化發展還相對滯後,具有進一步提高要素資源集聚的潛力。我國城市化的發展水平不僅滯後於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也滯後於發達國家相同發展階段。例如,我國2023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衹有66.2%,比日本1990年77.4%的城鎮化率低11個百分點左右,而且我國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衹有47.7%,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還低18個百分點左右。我國城鎮化在速度與質量兩個方面都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城市人口增長不僅會帶動消費增長,也將拉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多方面投資需求。據測算,我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直接帶動人均資本存量增加3.5%,約為6.6萬億元的新增投資需求。另據推算,如果城鎮和農村轉移人口能夠獲得同等的公共服務,我國的消費需求可提升近30%。

我國城市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大規模人口與產業在都市圈和城市群集聚,將成為提高區域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和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動力源。一些專家從我國300餘個城市近20年人口集聚水平的變遷中發現,人口密度、就業密度與產出效率存在較為明顯的正相關關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口稠密度提升1個百分點對應不變價GDP增長0.82%。我國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既是人口稠密度較高的地區,也是重要的創新集聚區,必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四是我國具有人力資本存量優勢,可與我國國情結合,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產生巨大收益。我國政府和家庭對教育的巨大投資,將持續轉化為人口質量紅利。據測算,我國國民受教育年限不斷提高,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08年提高到2020年的9.91年,2022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至14年。我國每年有超過500萬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專業畢業生,是美國的10倍以上。人口質量紅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人口數量的減少。研究發現,考慮到人口質量效益後,勞動力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所提升。

我國有居全球前列的人才隊伍、廣闊的市場空間、多樣化的應用場景,還擁有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國的科技進步前景廣闊。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強化創新驅動頂層設計、前瞻謀劃和系統部署。2023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3.33萬億元,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研發強度(研發投入與GDP之比)達到2.64%,超過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創新機制正在形成。有了上述四個方面的巨大優勢和潛力,加上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中國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以及中國產品的強勁競爭力,相信中國經濟的前景將更加光明。

  (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