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2023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亮點紛呈。其中,新能源汽車持續較快增長,產銷量分別達到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增長35.8%和37.9%,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掀起了動力電池投資熱潮,加劇了行業內卷。目前國內電池廠、整車廠與其他跨界企業對外公布的合計規劃產能高達4800GWh。然而在需求端,預計到2025年,動力電池需求為1200GWh左右,相比企業規劃產能有明顯差距。對此,有觀點認為,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問題需要注意。
動力電池產能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動態平衡,適度的產能過剩是市場競爭充分化的一種體現。隨著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加劇,企業數量及產線利用率持續下降,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留下來的將是具有高度競爭力的企業。
動力電池事關新能源汽車和新型儲能兩大戰略性產業。規模效應下,動力電池技術趨於成熟、成本持續下降,在此基礎上,還應進一步釋放動力電池市場應用潛力。
首先,我國汽車行業正處於電動化爬坡階段,未來汽車行業動力電池需求空間仍然巨大。目前,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里程460公里,相比燃油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動力電池仍有擴容需求。對於新能源商用車而言,2023年市場滲透率僅為11%,電動重卡市場滲透率更是不足4%。續航里程提升和商用車加速電動化勢必帶動單車電池需求不斷加碼。
中央提出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把“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放在首位。2024年1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力爭達到45%。可以預見,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鋰電池在成本、性能等方面仍有較大進步空間,技術進步將帶動市場應用和需求增長,有助於市場供需達到新的平衡。
其次,日益興起的儲能市場消費潛力也不容忽視。2023年我國新型儲能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新增新型儲能裝機接近50GWh,是2022年增量的3倍,其中鋰電池產品占比高達97%。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大形勢下,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將持續快速增長。新型儲能建設周期短、選址簡單靈活、調節能力強,與新能源開發消納的匹配性更好,優勢逐漸凸顯,加快推進新型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