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軍區原副司令員::30年無戰事我軍有嬌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6 11:19:02  


  中評社香港7月16日電/環球網刊登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王洪光文章,全文如下: 

  近期習主席多次強調,和平時期決不能把兵帶嬌氣了,軍人還得有血性。血性是戰鬥精神的通俗稱謂,也是軍人“亮劍”精神的人格體現。 

  我軍近30年無戰事,是否懈怠並有所嬌氣了呢?不必諱言,還是有一些的。一些軍事機關大門哨位設置了防彈玻璃的崗樓,外表華麗好看,裡面還裝了空調。但筆者也看到一些部隊營門,哨兵全副野戰裝具,荷槍實彈,拒馬鐵刺,臨戰氣氛濃厚。兩種風氣對比,前者是不是少了幾分血性?

  還有少數中高級指揮員,對越野吉普指揮車的感情也淡薄了。我軍最近幾年裝備了“勇士”和“猛士”指揮車,但高中級指揮員很少乘坐。筆者曾試用過一段時間“猛士”,其越野性能趕超“悍馬”,大功率柴油發動機震耳欲聾,車身顛震好像大卡車,車內乘坐空間狹小,舒適感遠遠比不上進口的越野車,但它卻是作戰車輛。 

  現在部隊規定每年野營訓練不少於數月,野訓期間理應住帳篷和篷布、工兵築城器材搭建的住所,用野戰設施淨化的生活用水,用野戰移動發電機發電和照明。但有的訓練基地,為野營部隊蓋了成片的營房,引入自來水和市電,硬化了路面,駐訓條件甚至不亞於常住營區,高中級機關野營地甚至還安裝了空調,接通了民用插卡電話和互聯網接口。野外車(炮)場和陣地按理說應嚴密警戒,外人不得靠近,可是周邊的流動小販緊隨部隊移動,不僅保密成問題,而且基層官兵隨時購買飲料、瓜果和方便食品,增加了游擊習氣,把兵也帶嬌貴了。 

  難道和平時期軍人就不需要血性嗎?非也。搶險救災就是最大的考驗。汶川、玉樹、蘆山震災不說,只說筆者身邊的事。2008年南方冰雪災害,江西南部超高壓輸電線塔幾乎全被壓垮壓彎,而線塔都架設在人跡罕至的山嶺上,電力公司僱請民工往山上抬塔基材料,日工資400元都雇不到人。第1集團軍某部接令後,在196個作業點往山上抬塔基材料,一兩噸的型鋼要沿冰雪小道扛到1000米以上的山嶺,每人平均負重約100公斤,其中“硬骨頭六連”每天工作16個小時,有60%凍裂了手,80%磨破了肩,1天拿下3天的任務。 

  和平時期遇到危險和突然情況,指揮員身先士卒,臨危不懼,果斷處置,是軍人血性的重要體現。筆者記得當排長期間,筆者領導的坦克排某日在開山放炮構築坦克掩體時出現啞炮,全排都搶著去排險。筆者作為現場指揮員,命令排裡兄弟們都隱蔽在爆炸範圍之外,自己只身前去,成功排除啞炮。同志們擁抱我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較長的和平時期大仗打不起來,但不排除其間也有“小”的作戰行動,這是對和平時期軍人血性最直接的檢驗。1974年中越(南越)西沙海戰,南越為侵佔我西沙群島,派出4艘美式驅逐艦、獵潛艦,而我南海艦隊當時很弱,只能派出4艘小艇,處於絕對劣勢。雙方接戰後,敵我兩艦一時擦舷而過,時間不過幾十秒,雙方艦炮都發揮不了作用,我艇官兵用手榴彈、機槍和火箭筒就近攻擊,最終取得擊沉敵艦1艘,重創1艘,擊傷2艘的戰績,並趁勢奪占西沙全島。戰鬥中我389艦炊事員郭玉東負責堵漏,當機艙進水並起火時,他堅持堵在進水口直至犧牲。戰鬥結束後,發現郭玉東被燒化後在艙洞處留下一個人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