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航母論證機構實力堪稱遠東之最世界前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23 09:50:14  


海軍裝備的複雜性和特殊性需要科學嚴密的論證工作。
 
  據海軍原裝備技術部部長海軍少將鄭明撰文回憶,現在海軍裝備部歸口或統一管理以下部門和人員:海軍駐廠、所、地區軍事代表;裝備論證研究院所、部分學術研究單位;裝備試驗基地、場站;艦隊基地裝備保障系統單位;裝備維修廠所;院校科研學術單位。海軍裝備部擁有數萬官兵職工的龐大雄厚科技隊伍。同時還聯繫和凝聚著全國上百萬軍工的國防科技工業隊伍;還有上千萬員工的國家工業、科技、經濟體系;形成有中國特色“舉國體制”的海軍裝備建設和發展體系。

  這種“舉國體制”和美英等國家有所不同,但這有能從根本上滿足中國海軍“建造航母”這類裝備重大工程建設的需要。從英美來看,航母論證的程序一般是軍方提出需求,然後由軍工企業提出論證方案,然後將論證方案進行驗證,驗證成功後則進入工程實施階段。

  對於美國海軍來說,航母並不是新鮮裝備。從二戰到現在,美國在大規模戰爭和幾次對外干涉作戰中,積累了大量的航母作戰使用經驗和相關技術。以美國海軍為例,其航母發展由海軍裝備器材司令部來負責。原美國海軍裝備器材司令部司令懷特海軍上將早在1980年代曾在訪問中國海軍時說:尼米茲級航母滿載排水量有10萬噸,而這級航母的技術資料可能超過10萬噸,這些技術資料都是我這個司令部來編制和審批的。這證明美國海軍裝備部門往往級別較高,技術管理十分細致周到,很有權威,和所有的企業都是甲、乙方的市場關係,換句話說一切都是軍方說了算。這一方面證明了美軍在航母使用上的經驗,使其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來指導軍工生產;另一方面美國有在全球可以充分選擇利用的技術資源。而這兩方面,恰恰是中國不具備的。中國海軍既沒有航母的使用經驗,同時還要受到外國技術禁運的封鎖。因此中國很多情況下是部隊軍工雙方要協商。

  目前中國海軍的裝備論證工作,由海軍裝備研究院負責。根據新華社2000年8月10日的報道,1983年海軍組建了我軍當時編制上從未有過的一支新軍——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這個研究中心主要採用計算機等科學手段,運用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運籌學等,對海軍裝備發展決策涉及的重大課題進行科學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他們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建議被上級決策時采納,真正起到了“智囊團”和“咨詢部”的作用。我們現在媒體上熟知的軍事專家張召忠、尹卓都曾經在該單位任職。而據《當代海軍》雜誌2005年披露,該中心2003年解放軍體制編制改革時改名為海軍裝備研究院。研究院擁有10個全軍特有學科、13個全軍優勢學科和20多個全軍、海軍裝備技術研究和咨詢機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