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建太空快舟可利用退役洲際導彈和核潛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13 10:02:50


  中評社香港11月13日電/北京時間9月25日12點37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小型運載火箭,成功將快舟一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快舟一號衛星主要用於各類災害應急監測和搶險救災信息支持,其用戶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

  《環球時報》據《中國航天報》報道,美國空軍最早提出“太空快速響應”概念,保證從提出作戰需求到航天器部署完畢只需要幾天或者幾周的時間。從1999 年概念的提出至今,美國在該領域已取得了許多進展,包括利用已有的退役或現役洲際導彈改裝成為快速發射系統,如美國的米諾陶運載火箭。除了美國之外,俄羅斯、日本等航天大國也都在組建本國的空間快速發射系統。

  俄羅斯就將自己退役或即將銷毀的多款洲際導彈,如SS-18、SS-19 等,改裝成為運載火箭,並具備從地下發射井直接發射的能力。除了能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外,其本身就是太空快速發射系統的一部分。日本新型固體運載火箭“艾普斯龍”於2013年9月14日成功發射,這對於日本來講就是其太空快速發射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只需要一周時間,發射成本不到3000 萬美元,就能完成一次發射工作,並將不同用途的小衛星送到太空實施潛在軍事任務。“快舟”發射系統同樣也是中國版的太空快速發射系統,意義重大。

  一般而言,太空快速發射系統具備“多快好省”的顯著特點。

  這裡的“多”是指這類運載火箭具備較多載荷能力,一般可把一噸重的小衛星發射入軌。如果發射重量小於10千克的納米衛星的話,則可以實現“一箭多星”,快速將各類小衛星送入軌道,完成包括應急通訊、應急導航、應急偵察等諸多任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