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放軍東風15C鑽地武器曝光 外形奇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13 15:25:13


 
  美國在海灣戰爭後,開始在全球顯示強勢對外軍事干涉的姿態,屢次發動對外戰爭。同時,一些國家開始吸取伊拉克的教訓,不但開始研發防護能力更為強大的地下掩體,甚至還建設秘密的核基地以及地下核工廠來對抗美國的軍事訛詐。此外,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發現由於GBU-28鑽地彈存在制導缺陷,其激光制導的打擊精度雖然很高,但在實戰中常被惡劣氣候影響,如目標上空被霧、灰塵所籠罩時,GBU-28制導鑽地炸彈就無法使用了。另外,當載機將GBU-28投放後,飛機必須在目標上空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標,直到炸彈擊中目標,使得載機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這些現實原因,促使美軍在2004年開始開發巨型鑽地彈MOP,編號GBU-57。GBU-57巨型鑽地彈的開發現在由位於佛羅里達的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負責,波音公司負責其設計與測試。小布什政府在2007年由於憂懼伊朗對美國發動突襲,曾向國會申請8800萬美元的經費來加速其研發。2009年,美國國防部再次向國會提出申請巨額經費。同年8月2日,五角大樓聲稱炸彈之祖正在加速研發,並爭取於2010年7月裝備B-2轟炸機,這一舉動被認為是對北朝鮮和伊朗地下核設施的警告。

  從指標上看,GBU-57被稱為巨型鑽地彈可謂名符其實。該彈長6.2米、直徑0.8米、重14噸,由B-2轟炸機搭載,採用可全天候使用的GPS制導方式,其威力可穿透60米的鋼筋混凝土和40米的中等硬岩石,精度在1.2米之內。GBU-57的各種指標,全面超出俄羅斯2007年開發的、被稱為“炸彈之父”的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彈,因此又被一些媒體戲稱為“炸彈之祖”。

  鑽之

  缺陷

  美鑽地彈誤將

  千名平民撕碎

  美軍鑽地彈在實戰中風光無限,但也不能掩蓋其固有缺陷。首先是殺傷力大,一旦情報失誤就可造成人道主義災難。1991年2月13日16時,美軍誤以為巴格達阿里米亞防空洞為伊拉克軍方的地下指揮所,使用了兩枚GBU-28鑽地彈對此防空洞實施打擊,致使在裡面躲避戰火的1100名伊拉克平民喪生,無一幸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