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航某師戰鷹緊急升空訓練。 |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解放軍報報道,“3小時內為海監船編隊補給20噸主食、18噸副食!”初冬,岸勤部值班室接到上級緊急通知。“進行一站式應急補給!”我下達命令後,操作員輕點鼠標,一道道補給信息上傳到軍民一體化互聯保障平台,與我站簽有協議的6家地方供貨商迅速應召而至。
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過去的保障模式是供應商先與供應站聯繫,再由供應站把分類處理後的物資運送至艦艇,費時費力。現在“一站式”保障實現了供貨商與艦艇的直接對接,供應站現場檢驗食品的數量、質量後配送分發,壓縮了補給時間,實現了由逐級配送到直前配送,提高了應急情況下物資採購籌措能力。
舉一反三·新聞案例
戰鷹遠航不再“拖家帶口”
南航探索保障新模式提升戰機出動效率 南空航空兵某團駐訓告別傳統伴隨保障
初冬的一天,記者走進南海艦隊航空兵某師外場採訪,只見牽引飛機前往停機坪的車隊消失了,戰機在機庫準備後直接出動;來來往往取送備件的官兵不見了,地勤人員在操作間內實施保障。據悉,該師探索實行機庫保障新模式,使訓練開飛平均提前1小時、戰備等級轉進比規定提前3分鐘。
“拖家帶口”曾是該師過去飛行保障的傳統場景。一次,一架即將升空的戰機突然告警,初步判斷是某部件故障,官兵不得不跟車到儲存室領取。一來一回耽誤了出動時機,機組只能退出任務。為此,該師給每個機庫都配備了器件室,機組設備、工具、器件、資料等一應俱全,取用只需幾分鐘;利用地面電源和空調給戰機通電通風,讓調配保障車輛到位時間也大大縮短。節省的一分一秒,匯聚起來效益可觀。以前該師飛行訓練時保障車輛占用停機坪很大面積,戰機只能分批牽引到位、分批開飛升空,現在地勤占場時間縮短,戰機均能從庫房直接滑出升空作戰。
11月中旬,南空某機場戰鷹轟鳴,遠程奔襲數千公里前來駐訓的航空兵某團晝間飛行拉開帷幕。從戰機旁的保障車輛牌號和保障人員臂章上記者發現,為戰機進行航空氣體、地面電源、液壓檢測等保障的車輛和人員,竟然都不是這個團的官兵。
在現場指揮的戰勤參謀劉鑫介紹說,如今南空駐訓航空兵部隊飛行訓練保障任務全部由駐訓本場場站來完成,不再需要駐訓部隊伴隨保障。
新保障方式帶來很大變化。據悉,像該團規模的飛行部隊異地駐訓,過去需要制氧員、操縱員、司機數十人隨行,空調車、電源車、充氮車等各型車輛及配套設備也多達數十台套,還需提前一個星期進行專列運送,有的一輛特種保障車就要裝一個車皮。“拖家帶口”長途機動,不但容易暴露目標,而且裝卸費時費力。如今,只要駐訓戰鬥機一落地,駐訓地場站就能隨時提供保障,經過簡短飛行前準備的戰機即可升空遂行作戰訓練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