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總量今年超過美國靠譜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4 10:31:07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30日載文《中國經濟總量今年超過美國靠譜嗎?》,摘要如下:

  周三有不少報道說中國經濟規模有望在今年超過美國,至少用一個指標衡量是這樣。

  這個消息恐怕會讓很多人驚訝,因為司空見慣的說法是中國經濟要到本世紀20年代或更晚的時候才會超美。

  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比較計劃(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簡稱ICP)周三公布了最新的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各經濟體規模,暗示中國經濟的實際體量比過去認為的更大。

  但實際上,人們根本用不著意外。常規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排名是將一國GDP按市場匯率轉換為美元後進行比較的。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經濟規模超過16萬億美元,是中國的兩倍。按照這個標准,中國經濟再過10年甚至更久也趕不上美國。

  一些經濟學家已經指出了這種比較方法的誤導性,因為並未考慮匯率波動因素。如果你和美國財政部一樣認為人民幣被低估,那麼以美元計算的中國GDP就低估了中國經濟的實際規模。同理,只因為一國貨幣兌美元低估10%,並不代表這個國家的相對經濟規模萎縮了10%。

  國際比較計劃採用的另一項衡量經濟規模的指標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簡稱PPP)。購買力平價匯率對各國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差異進行調整。該指標反映的是,在不同的國家購買同一商品時,要實現兩國貨幣的購買力相等,匯率應處於怎樣的水平。

  由於商品(特別是非貿易商品)在工業化國家的生產成本要高得多,按PPP匯率進行的GDP對比通常會推高較貧窮國家經濟的相對規模。實際上,資金進一步流向發展中國家。

  PPP可以有效反映發展中國家擁有的隱藏優勢。舉例來說,中國政府的養兵成本比美國要低得多。來自富裕國家的遊客到貧窮國家旅遊消費時,就能直觀地感受到PPP,他們會想:天呐,美元在這裡好值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