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為何中國不為“頭號經濟體”歡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9 15:48:36


資料圖片:地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的外高橋保稅區碼頭遠眺(2013年9月26日攝)。
  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美國《財富》雙周刊5月5日載文《為什麼中國厭惡當第一?》,摘要如下:

  很少有國家會拒絕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稱號。不過中國是個例外。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將於2014年取代美國成為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政府對此以幾乎不加掩飾的敵視態度進行了回應。
 
  根據世界銀行的“國際比較項目”,2011年,從購買力平價來看,中國的經濟總量約為13.5萬億美元。它在2011年至2014年間將增長24%,而美國將增長7.6%。對美國來說,其2011年的經濟總量為15.5萬億美元。到今年年底,中國經濟總量將為16.7萬億美元,比美國將達到的16.6萬億美元稍高。
 
  在世界銀行最新報告出台之前,經濟學家中的共識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預計將於2019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中國沒有吹噓自己加冕為世界第一經濟體,然後幾乎不願意中國國內媒體大肆對此內容進行報道。
 
  表面上看,中國不友好的反應毫無道理。中國外交決策者一直巧妙地在全球上演期待的遊戲。通過表明中國不可避免地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以及美國的相對下滑,北京在改變很多國家對經濟和地緣政治變化的看法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特別是在非洲、拉美和中東。
 
  那麼,中國為什麼不喜歡被叫做第一呢?
 
  在這裡起作用的是兩種互相矛盾的感情。是的,中國政府渴望通過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來獲得吹噓的權力。但同時,中國官員的思想是務實的。他們知道,隨著這個頭銜而來的是沉重的國際義務。例如,中國現在可能被要求提供更多發展援助,支付更多的聯合國會費。最令人擔憂的是,中國新得到的超級大國地位可能破壞其在氣候談判中的談判立場——北京一直堅稱它作為發展中國家不應承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大量金融負擔,現在它可能發現這不是那麼正當的理由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