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泰國政變美國有責 稍加不慎升格內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4 01:50:47


陸軍總司令巴育(中)在電視講話中宣佈軍方接管政府。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記者 廖梓達編譯報道)泰國軍方22日宣佈接管政府,中止憲法,並派出兵力包圍朝野談判場地,多個政黨領袖目前被扣留在內,陸軍總司令巴育暫時代理總理職務,直到軍政府指定新的總理為止。這是自1932年轉型成為君主立憲政制以來,泰國發生的第12次政變,美國國務卿克里對事件表示失望,並稱正重新評估對泰軍事援助。

  泰國是美國在亞洲最古老的盟邦,在泰國的政治動盪中,美國一向小心翼翼,不選邊站,但是,根據美國國內法,如果確認外國軍方發動政變,華府將被迫實施制裁,泰國2006年發生軍事政變後,美國就曾凍結對泰軍事援助長達一年半時間。美國《華盛頓郵報》昨日社論指出,美國當局必須認真應對此次事件,謹防泰國爆發內戰。全文編譯如下:

  在週二宣佈全國戒嚴時,泰國陸軍司令巴育含蓄地向泰國民眾及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營造“疑罪從無(the benefit of the doubt)”的景象,強調戒嚴並非政變,而是一次溫和干預,以防對立各方繼續發生衝突甚至引發內戰。在此之前,這樣的對持已讓泰國政經活動臨近癱瘓近半年,社會街頭也一直不甚太平。

  有鑑於巴育的表態,美國政府當時並未對泰國軍方意圖立即下定判斷,華盛頓方面似乎也無意過早將其標籤為一次軍事政變,畢竟一旦定性的話,就將觸發美國法律規定的強制性制裁。

  但是,僅僅過了兩天,巴育將軍就推翻了此前作出的一切許諾。在與不同政治黨派領袖舉行短暫會面之後,巴育宣佈接管政府,把控國家權力,實際控制看守政府、為泰黨、民主黨、反政府示威者、反獨裁民主聯盟支持者“紅衫軍”等各方代表,同時關閉獨立媒體。巴育表示,這是一次暫時性的行動,僅以“恢復和平”為目的——一如軍事強人慣常的說辭。
 
  但是,泰國是東南亞發展最為成功的社會之一,巴育對於憲法秩序的干預是美國及其盟友所不可接受的。雖然多個方面尚存風險,但民主已在地區扎根數十載,巴育的行動顯然與民主精神背道而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