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秘中國洲際導彈試驗:美機騷擾險讓中方開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4 11:33:50


 
  陰雨,為準時發射讓路

  1980年5月9日,我國政府授權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出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國本土向太平洋南緯7°00′、東經171°30′為中心,半徑70海裡圓形海域範圍內的公海上,發射運載火箭試驗……”

  海軍第一副司令劉道生和副司令楊國宇帶著全體海上行動指揮人員來到“向陽紅五號”船上,坐鎮指揮中國向太平洋特定海域發射運載火箭的驚世戰役。

  試驗開始了。18艘船,有12艘海軍的驅逐艦、打撈艦、補給艦,還有“遠望1”號、“遠望2”號測量船編隊,有“向陽紅”水文氣象保障船編隊,有直升機群、小艇群,有拖輪和海上總指揮船。出航船舶總噸位相當於當年中國一個海軍艦隊船舶的總噸位。

  在距離發射時間還有12小時時,落區突然下起雨來。“向陽紅五號”船作為全試驗落區的氣象中心正在作發射前12小時的氣象預報。甲板上的滂沱大雨,給氣象分隊的預報員增加了心裡壓力。有4名氣象預報員認為靶場上空可能有雨,視距不符合回收數據艙的要求,需改時發射;另外4名預報員分析12小時後沒有雨,能見度也好,可以按原預定時間發射。一半對一半,爭論不休。

  天氣預報像太平洋黑壓壓的雲層一樣,壓迫著從發射基地到太平洋落區一萬多名參試者,也直接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

  輪到氣象預報員出身的氣象分隊長許經林表態了。他綜合分析了天氣圖和相關資料後,贊成後4名預報員的分析。同意按預定時間發射。在大雨嘩嘩聲中,簽發了他平生最大分量也是最冒風險的一份預報單。

  臨發射前8個小時,天空終於開了一個縫,雨停了,大洋在蘇醒。臨發射前6個小時太陽出來了,太平洋的這一片海洋波瀾不驚。

  太平洋當地時間下午2時整(北京時間上午10時整)。酒泉發射中心運載火箭衝天而起,飛向太平洋。約20多分鐘後,遠望號測量船、遙測直升機、雷達,測到了來自酒泉的“光點”,這個“光點”越來越大,速度越墮越快,緊接著,“咣”地墮入深深的大洋裡。數據艙在彈頭墮落海域前彈射出來,緩緩地落在海面,噴灑出一片橘黃色的煙霧。14分鐘後,數據艙回收到打撈船的甲板上,中國第一次在本土之外的太平洋上回收了運載火箭的“數據艙”。10分鐘後,新華社授權向全世界播發了我國第一枚運載火箭發射試驗獲得圓滿成功的消息。

  東風五號洲際導彈試驗成功後,我國以DF-5作為國家重器定型生產,防禦範圍擴大到本土以外一萬公里以上。正因為有了這個戰略防禦的“定心丸”,中國人民從此堅定地邁開了走向海洋,振興中華的新步伐!(來源:中國海洋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