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盤點解放軍現役34名上將:50後占近8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3 18:02:25


 
  13歲那年暑假,劉源終於如願以償,在中南海警衛部隊當上了一名列兵。此後連續3年的暑假,劉源都是在部隊度過的,並且取得了長足進步,晉升為上等兵,獲得了“特等射手”“五好戰士”等稱號。1966年,他還被選進國旗護衛隊,參加國慶閱兵儀式。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劉少奇受到了錯誤批判,並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家人也受到衝擊。 

  1968年,毛主席發出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17歲的劉源報了名:“我當時處於一種半麻痹狀態,周圍的一切對我都無所謂,說不定偏遠的鄉村倒能讓我躲開喧囂狂暴的環境與無法忍受的壓力。”就這樣,劉源來到了山西省山陰縣的白坊村,開始了7年的農村勞作生活。 

  第一次到農村的劉源並不怕苦。他白天賣力幹活,晚上學習到深夜,還自學了針灸,時常給農民看病。這期間,他對父親那句“中國人民是最可愛的人民”有了切身體會。晨光熹微,他發現單薄的被子上加了老鄉的大衣;中秋月下,農民們塞給他幾個月餅和雞蛋;一位老紅軍拍著他的肩膀說:“要是你爸爸的好種,就要活下去,刀擱脖子上也別顫”…… 

  1975年,在周恩來的過問下,劉源回到北京。“文革”結束後的1978年,劉源收到了北京師範學院(現北京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大學畢業後,劉源選擇再回農村。因為那段最艱難的時光裡,是樸實善良的農民幫助了他。劉源覺得自己欠農民的,回農村是他的一個願望。1982年,劉源到河南省新鄉縣七裡營公社報到。此後,劉源從公社的“第十七把手”做起,當過鄉長、副縣長、縣長,1986年當選鄭州市副市長。 

  由於工作突出,1988年,在河南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劉源當選河南省副省長,成了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副省長。其實候選人名單中本沒有劉源,但100多名人大代表聯合提名增補他做候選人。代表們說:“既然尊重選舉人的意志,那我們要選劉源!”劉源並不回避自己的家庭背景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代表們之所以選我,算是把對父親的思念轉移到我身上了。”在他看來,家庭給自己帶來的挫折和機會,自己都無法選擇,只能以平常心對待挫折,以“為公”之心使用機會。 

  1991年,楊尚昆對劉源提到,鄧小平幾次講過地方與軍隊的幹部要相互交流。1992年,劉源就接到中央命令,從河南省副省長調任武警水電指揮部的政委,並被授予少將警銜。他孩提時代“當將軍”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8年後,劉源晉升中將警銜。 

  2005年,劉源出任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委。2010年7月,軍事科學院舉行授銜儀式,政委劉源為同樣任職於此的毛新宇頒發時任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發的少將軍銜命令狀。劉少奇的兒子為毛澤東的嫡孫主持授銜,這則新聞無疑很有“爆炸性”。劉源直言不諱地說:“毛澤東、劉少奇同為一批革命領袖、一對老戰友,一生幾十年,他們最輝煌的成功,共有相生;各自最痛心的悲劇,同在相離。我們評價古今,總需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否則只能顯出我輩的苛刻、偏執,甚至是淺薄、無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