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非烏克蘭危機贏家 歐亞外交實受衝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4 11:19:49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隨著冬季的來臨,持續大半年的烏克蘭危機終於出現政治化解的跡象,這對當事方和國際社會都是一個好消息。但國際輿論中卻出現奇怪聲音,認為中國是烏克蘭危機的贏家,尤其是在西方國家這種論調很多,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21世紀經濟報導》刊登評論文章稱,烏俄都是中國的戰略伙伴,兩國的激烈衝突讓中國面臨艱難選擇。面對難題中國外交延續了一貫的中立立場,保持了自己不干涉內政的基本原則。事後來看,中方的立場是得當的,符合危機的實際情況和演進;從官方反應和筆者所瞭解到的情況,這些表態也得到了烏俄兩國的認可。但姿態上的成功並不能掩蓋危機對中國歐亞外交更深層面的衝擊。

  一是對中烏關係的衝擊。2011年中烏戰略伙伴關係建立後,烏克蘭成為中國投資增長最迅猛的國家之一,中國也超越俄羅斯成為烏克蘭除石油之外的第一大普通商品貿易國。由於中烏間的經貿協定多數都是政府間協定,是以與現政權的穩定關係為前提的,所以中國最希望烏克蘭政局穩定。危機初始中國領導人按預定計劃和規格接待了烏克蘭代表團,兩國批准的《中烏戰略伙伴關係發展規劃》也表明瞭中國對建立中烏戰略伙伴關係的信心。中國的所有信貸都沒有附加政治條件,基輔不必為此背負任何重大的政治義務。但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即烏克蘭政權更迭後,如何確保中烏政府合作項目的政治擔保和持續性,烏克蘭簽署歐盟聯繫國協定後,新政權是否會重新考慮烏中經濟合作的優先性?

  二是對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衝擊。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前,烏方主動提出願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這是中國提出這一倡議後首次獲得中亞之外的國家的公開支持。中烏簽署的諸多經濟合作備忘錄其中之一就是向克里米亞投資。通過黑海向歐洲和地中海輸送物資非常便捷,成本很低,克里米亞有機會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北線最重要的部分,甚至開闢中國向歐洲出口新的海上絲綢之路,反過來對歐盟也是一樣。此議如果得到落實,將是繼煤改氣項目後中烏關係又一個極具發展前景的戰略合作項目,對中歐共同經營好歐亞大陸也有重要意義。危機後這一切都成了未知數。烏克蘭官方已明確表示有關港口項目的談判不會舉行,俄方也透露不會與中方考慮合作建設克里米亞深水港。更重要的是,在烏俄存有主權爭議、美歐對克里米亞實施經濟制裁的情況下,對克里米亞任何經濟項目的參與對中國來說都具有很大風險。這不只是主權之爭,而且涉及到克里米亞與歐洲的經濟聯接問題。

  三是對中國外交基本原則的衝擊。烏克蘭危機後,中國並行不悖地發展與俄、歐、美三大力量的關係,沒有參加任何一方的制裁行動,這是中國外交不結盟原則的體現。目前為止中國與各國建立的戰略伙伴關係都不是結盟關係,而是靈活多樣,多層面、有選擇的協作關係。換句話說,在符合中國利益的議題上當然要堅決支持,在其他議題甚至有悖中國利益的議題上,中國也無需為任何人背書。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有三條基本的底線:維護中國在烏克蘭的重大經濟利益;確保中烏戰略伙伴關係的平穩過渡;不因為任何失度的表態觸發本國的穩定和統一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