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商人在中國被迫“搞關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02 10:01:51


一名俄羅斯人在中國琿春市的商店裡挑選商品 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1月2日電/對於進入中國市場的俄羅斯企業而言,不重視“關系”是行不通的。俄羅斯電力工業公司駐東亞及東南亞代表處負責人伊戈爾•科波索夫對此深有體會。他說,“關系”意味著交往、幫助、支持以及互利互惠,其基礎包括親屬關系、共同利益集團,當然還有與官員之間的“正確”關系。

  俄羅斯《導報》10月30日載文《俄羅斯人在中國:不得不經營的關系》,如果說俄羅斯人所說的“商界關系”多指謀利手段,那麼在中國人看來,“關系”絕對是商務禮儀的核心。中國人先要悉心耕耘名聲、關系,然後便可通過口頭協議簽署合同,繞開繁文縟節。

  俄羅斯某公司合夥人瑪麗亞•格裡利耶說,在中國,新手要進入業已形成的關系網相當困難。雖然你按規則辦事,但如果沒有洞察到關系中的細微之處,就可能空等數月之久。

  某技術公司駐華代表阿爾沙夫斯基在上海工作了11年,中文相當流利。他說:“有次我們給中國人發去了一份70頁的合同,兩個月不見回複。我被派去了解原因。中方夥伴表示,他們是通用電氣公司的供貨商,跟對方簽的合同僅有3頁,問我難道真的認為他們會通讀所有70頁文本?我無言以對。合同最終也沒簽成。”

  對中方夥伴意圖的錯誤理解也可能導致誤會。阿爾沙夫斯基有例為證,他說:“當我們跟中國人談判時,坐在大桌子一頭的中方負責人通常會請大家抽煙。他從煙盒裡掏出香煙,一根一根地扔給他想款待的人。若躲閃不及時,香煙有時甚至會擊中面部。我多次目睹俄方代表流露出非常屈辱的表情,以為自己是接受施舍的小狗。我不得不費盡唇舌解釋,這在中國是常事,是好事。對本國人,他們同樣以這種方式來請人抽煙。”

  在經營關系方面,俄企最初只能依賴中方員工,直至織就自身的關系網。創業之初,絕對離不開當地人的幫助、無處不在的關系。

  格裡利耶直言不諱,對於中等規模的企業而言,要聘請中國的公關人員,需額外花費6萬-10萬美元。聘請擁有在華開設代表處經驗的俄羅斯人,年薪大約為12萬美元,同樣的職位,若換作中國人,薪酬還需上漲50%。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