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評論:打造“中國品牌”適逢其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4 16:45:14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2012年底,意大利商人羅曼·傑羅諾克在第112屆廣交會上向中國企業“出售或者出租意大利老品牌”,獲得了超出預期的成功:15天展期共接待近800位中國商人,達成各類購買或租賃品牌意向超過100個,“從傢具到服裝、皮包,什麼品牌都有人想要”。

  “品牌饑渴症”——有人這麼形容“中國製造”當下面臨的窘境。在經歷30多年艱苦努力後,中國企業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商貿貨物供應方。但數以萬億美元計的貨物中有相當一部分在離開中國時,只打上“MADE IN CHINA”的標記,卻並沒帶上中國本土企業的品牌。這不僅導致中國企業無法參與利潤更加豐厚的市場行銷環節,也使得“中國製造”在爭奪全球市場競爭高點的過程中受到制約。

  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企業開始全面“殺入”國際市場時,面對的已經是一個分工明確、體系嚴密、鏈條完整、環環相扣的全球產業體系和佈局。依靠勞動力優勢大批量生產廉價工業製成品,進而為本國提供足夠就業機會,並拉動經濟增長,幾乎是中國企業和“中國製造”的唯一道路。

  然而,世易時移。現在的中國,已經是當之無愧的製造大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頭號貿易大國。從國際需求角度出發,中國不僅擁有幾乎所有的工業門類,而且在諸多領域都成為技術領跑者和產業集聚者,中國有能力生產與市場期望相符合、與自身實力相適應的工業製成品;從國內生產角度出發,隨著勞動力成本攀升、國內制度環境完善和配套加工鏈條齊備,低質低價的中低端產品越來越難以形成規模利潤、越來越不能支撐代工產業模式,這是無法回避的嚴峻現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