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放軍新機型掛載導彈狀吊艙 內藏神秘裝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7 15:39:50


 
  然而,新目標機型的機艙空間狹小,諸多的檢測儀器安在哪裡? 

  羅廣軍帶領團隊每天鉚在機場,圍著飛機爬上爬下轉來轉去,急得滿嘴起泡。那天,他照例坐在機翼下研究飛機的結構,機翼下導彈的反光忽然激發了他的靈感:“為什麼不做一個導彈形狀的吊艙,將設備整體安裝在裡面呢?” 

  說幹就幹。設計建模,製作改進,試飛論證,經過30多個架次的飛行檢驗,吊艙得到了軍地科研院所的一致認可! 

  “你真是敢擔當的領導!”面對記者的稱讚,羅廣軍卻說:“其實敢擔當的是所黨委和全所官兵,當時第一台吊艙試驗定型時,我們手里攥的是全所官兵勒緊褲腰帶攢下的家底!大家不擰成一股勁兒能行嗎?” 

  “為戰鬥力多算一筆精細賬,既是官兵們的追求,更是擔當。”該所政委高賢才如是說。 

  今年9月底,空軍傳來喜訊,該所研發的新型檢驗平台圓滿通過評估論證,標誌著該所可獨立完成第三代地空導彈的檢驗校飛。 

  “導彈檢驗事關部隊戰鬥力建設大局,任何一個細微的疏忽,帶來的都是戰場上導彈與目標的失之交臂。為了使武器達到最佳的狀態,精益求精是我們這支部隊的傳統,也是全所官兵的情懷。”該所所長鄧勝利一語中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