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殲16電戰與殲20:中國“魔術師”登台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29 08:59:05


殲-16電子戰型飛機。
 
  今天的軍迷們大多聽說過90年代中期美國EA-6B電子戰機在我沿海地區制造數百架敵機來襲假象,引誘我方大量雷達開機從而收集相關情報的事件。從這件事上就可以體現出當時我國軍用電子技術應用水平與美國有著多大的差距。

  電子對抗可以說是現代空中對抗的中心環節,也是各國嚴格保守的核心機密。筆者曾在一個英文論壇上詢問美國空軍常用的自衛電子對抗吊艙ALQ-131(V)和ALQ-184的區別在何處,美國網友回貼大意是:“ALQ-184的任務和ALQ-131是差不多的,它的工作模式有30多種,在這里一一列出沒什麼意思,至於再具體的東西,就不可能再多說了。你知道,這事兒就像變魔術,沒有魔術師會對外人說出自己的秘密。”

  關於中美兩國最當紅的“魔術師”,殲-16電子戰型與EA-18G的性能差距究竟在哪里,現在只看到外形的我們自然還說不出個道道。

  但是,數數這場“魔術表演”的具體戲碼,我們還是能多少看出點有意思的東西。

  讓我們從頭說起。1996年海峽危機時,台灣防空導彈系統的主力是美國的MIM-23B“霍克”導彈。雖然這種導彈相當老舊,但就如同大陸裝備的“紅旗-2”導彈及其原型S-75導彈一樣,在對手缺乏電子對抗能力的前提下,依然具備相當的作戰能力。在當年兩伊戰爭中,伊朗裝備的“霍克”就擊落了不少伊拉克飛機。尤其是台灣裝備的“霍克”導彈數量很大,台灣自稱擁有7700枚地空導彈,加上其地幅較小,因此號稱是除了以色列外“世界上防空導彈火力密度最高”的地區。

  此外,1996年時,台軍還部署了一個營的“天弓1”型防空導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