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秘俄軍信息化聯合一體作戰“大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26 09:00:44


資料圖:俄羅斯國防指揮中心內部。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中國軍網發表文章稱,據俄羅斯《獨立報》網站報道,俄軍正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積極探索機器人和網絡中心戰在信息化戰場的有效運用。報道稱,在打擊敘境內武裝分子過程中,敘利亞政府軍在6台俄“平台”-M地面作戰機器人和4台俄“阿爾戈”機器人的配合下,順利完成了攻擊任務,而這一系列作戰機器人和戰場指揮任務均由位於莫斯科的俄國防指揮中心“仙女座”-D自動化指揮系統負責監控。

  俄國防指揮中心於2014年12月1日正式運行,是俄“新面貌”軍事改革後構建一體化信息作戰聯合指揮體制的重要標誌。該中心規模龐大、設施完備,運行一年多來,已先後在數次軍事行動和演習活動中發揮了突出的信息化指揮和監控作用,是俄軍當之無愧的信息化聯合一體作戰“大腦”。

  信息化時代聯合一體作戰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俄羅斯周邊安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俄軍長期沿襲蘇軍大規模機械化作戰樣式,已經在車臣戰爭和格魯吉亞衝突中頻現劣勢。戰鬥過程中,俄軍依然沿用逐級指揮、定期匯報等指揮體制,遲滯了俄軍的戰場行動,甚至頻頻貽誤戰機,造成重大損失。現代戰爭是綜合運用軍事、政治、信息等多種手段進行體系性對抗的多維戰爭,戰場態勢瞬息萬變,如何快速反應、高效決策,成為俄軍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後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俄國防指揮中心位於莫斯科伏龍芝沿河大街的陸軍司令部舊址,在和平時期主要負責監視國家安全狀態,一旦戰爭爆發,將成為俄軍聯合作戰的信息化指揮中樞。目前,俄國防指揮中心按照戰鬥職能和任務分組運行,下轄戰略核力量指揮、戰鬥指揮、日常活動指揮3個基本分中心,以及數據處理、通信、技術保障等多個職能部門。該中心充分適應未來作戰需求,具有高度的信息化技術和極強的生存能力。目前中心配備的計算機設備數據存儲總量領先美國國防部數倍,能夠在1秒鐘內處理完成相當於50個列寧國家圖書館的數據。中心核心設施按照“地下式”“加固式”模式布局,具有較強的防護和機動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