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服務和節能成為中國經濟新熱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28 12:24:56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飲料的競爭激化產生了負面影響”,小食品及飲料制造商中國旺旺如此分析了2015財年(截至2015年12月)最終利潤出現2位數減少的原因。其優勢一直是與日本岩冢制果合作,將工廠內的衛生環境和商品開發周期提高至“日本水平”,但市場的飽和正在對其經營環境投下陰影。此外,最大方便面企業康師傅也發表預測稱,2015年財年的淨利潤將比上財年下降35~40%。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受經濟減速的影響,中國企業的業績也正被踩下急刹車。此次出現了一個從未有過的特點。那就是不僅是受到能源和原材料行情影響的企業,部分消費品企業也開始面臨產能過剩和價格競爭的問題。

  有很多推測稱,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按中國的定義為15~59歲)以2011年的9.41億人為頂峰,隨後轉為減少,同時人口本身也將在2025~2030年開始減少。取消獨生子女的政策也難以成為特效藥。中國政府預測稱,適齡勞動人口到2050年將減少至6.51億人。以人口紅利為依托、中低價位消費品需求持續增長的時代正在結束。

  日本三得利控股此前解除了與青島啤酒的合資關系,其原因也在於與中國最大企業華潤雪花之間的價格競爭。耐用消費品方面也面臨同樣的狀況。預計上海汽車2015財年淨利潤增長率僅為6%左右。該公司2015年新車銷量僅為590萬輛,增速放緩至同比增長5%,量產效果和改善車型構成帶來的利潤增長越來越難以期待。

  資源和原材料廠商面臨的困境則更為明顯。原油和天然氣行業的中國石油天然氣、煤炭行業的中國神華能源以及最大鋼鐵企業寶山鋼鐵預計聯袂出現超過50%的最終利潤下滑。大型國有資源企業一直在政府主導下獲得海外權益,但由於以原油為代表的能源價格的暴跌,結果適得其反。

  作為政府控股的中國中信此前也宣布其在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開發項目最多發生1900億日元的特別損失。雖然通過將房地產業務出售給其他國有企業來填補虧空,但接近於政策性企業之間的利益交換。管理層缺乏主導權,很難做出最重視收益的判斷,這是現實情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