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放軍神秘試驗場曝光 為裝甲裝備簽准生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19:09:15


圖為官兵在濕熱地區開展試驗。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過我鐵嘴鋼牙 才能馳騁疆場

  ——裝甲兵工程學院某研究所試驗場鍛造鐵甲戰車紀實

  ——這是一支冬寒臥冰、夏熱抱火、戰山鬥海、履艱涉險、轉戰神州的試驗部隊。

  ——這是一支嚴把裝甲裝備研製質量,全軍唯一為陸軍裝甲裝備簽發“准生證”的定型部隊。

  ——這是一支與裝甲裝備一起經受奇寒、奇熱、奇濕、奇高、奇險的考驗和錘煉,寧可透支生命、也不虧欠使命的英雄部隊。

  它,就是某研究所試驗場。該試驗場自1959年成立以來,一代代試驗人為鍛造中國陸軍突擊利劍,用熱血和汗水鑄就了“過我鐵嘴鋼牙,才能馳騁疆場”的“鐵騎包公”精神。

  夏進煉丹爐,冬入寒宵宮

  試驗人與天鬥與地鬥敢吃大苦

  塔河,祖國最北方的邊陲小鎮。五月雪,八月霜,九月一片白茫茫,冬季氣溫多在-30至-50℃,哈氣成霜、滴水成冰,戴眼鏡都要把鏡框、鏡架裹上膠布,以防摘眼鏡時撕掉肉皮。該試驗場已經在此開展大型試驗40餘次、近萬人次,出色完成70餘種車型試驗任務,試驗官兵手凍殘、臉凍傷、耳凍爛、身凍僵早已司空見慣,卻始終有“心系裝備願天寒”的賣炭翁心理,為了裝備寒區試驗可靠性,總希望氣溫低些再低些。有一年暖冬,塔河氣溫在-30℃左右搖擺,總達不到試驗要求,急得女工程師萬麗團團轉。突然一夜北風吹,氣溫驟降至-43℃,她迫不及待鑽進大“冰箱”,連續奮戰4小時,裝備凍透了,她也凍僵了,只得被戰友用繩子拉出來。

  長期以來,試驗官兵始終過著“反候鳥式”的生活,每年一到三伏天,他們就要趕赴貴州、福建等地,進行裝備熱區試驗。南國盛夏,驕陽似火,熱風烹油,空氣濕度在7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桑拿天”,同時地表溫度接近50℃,裝備炮塔門一關,勝似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官兵總愛開玩笑地說,每次熱區試驗,都能煉出一批“孫猴子”。

  經歷“冰火兩重天”,還要到“世界屋脊”走一遭。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含氧量只有內地一半,晝夜溫差30多度,往往“一山見四季,十裡不同天”,頭髮痛、眼發澀、耳發鳴、唇發紫等高原反應強烈,哪怕一個小小的感冒都易引發嚴重的肺氣腫。在這種“生命禁區”,他們每年要平均持續工作兩個月,極大的環境反差易使官兵體征發生明顯變化,有人總結為“四乎乎”:黑乎乎、傻乎乎、泥乎乎、油乎乎,但試驗官兵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每次都把“孤傲”的青藏高原踩在腳下。工程師張梅等5名女同志,是盛開於高原的“五朵金花”。初上高原,她們把所有高原反應都經歷了一遍,但任務一項也沒落下。指揮部特許她們戴頭巾遮一遮愛美的臉,可無情的紫外線仍然給她們烙上了標誌性的“高原紅”。她們總笑著說:“紫外線不給我們留面子,高原紅卻讓我們更有面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