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探訪火箭軍建巢鑄盾部隊:導彈騰飛奠基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20 18:12:31


 
  寂寞戰場,數載沉寂。1978年,他們設計的某型導彈訓練發射塔架,斬獲全國科學大會大獎。這項成果,徹底改變大型號武器發射樣式和部署模式,使導彈發射效率以幾何級數提升。

  彼時,世界一流軍事強國正整軍備戰,導彈武器建設飛速發展。如何在大國博弈中生存發展,成為我軍夙興夜寐的目標。

  那年冬天,某核心工程上馬,高級工程師黃炳華受命負責工程結構設計。幾經風霜瓜熟蒂落,7項設計成果榮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僅某工程優化設計一項,就節省經費3200多萬元。

  黃炳華卻因積勞成疾,罹患肺癌。生命最後一刻,他打著吊瓶,躺在擔架上指導陣地施工……中央軍委授予他“獻身國防現代化模範科技幹部”榮譽稱號。

  精神豐碑,化作永恒。53歲的女工程師範雅珍負責陣地驗收,出現吐血症狀仍不離一線,回京16天即病逝;工程師齊樹山總是第一個衝進試驗場測量數據,最終因腎衰竭倒在任務現場,年僅37歲……

  鑄“劍”不易,建“鞘”亦難。隨著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劍鞘”改造升級迫在眉睫。

  所長田慶龍、總工程師費允鋒、高級工程師譚可可等一批技術“大拿”,用創新破解科技堡壘,向一個個“禁區”發起衝擊。他們將仿真評估、參數化建模等技術,創造性嵌入這一宏大工程設計中,成功突破複合傳感、人機對接等技術瓶頸,終於成功打造智慧型“大國劍鞘”。火箭軍首長批示稱嘆:這屬於觀念性的創新,具有開創意義!

  未來戰場的設計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