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別幻想中國放棄原則——訪南海研究院吳士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9 10:13:13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中美智庫在華盛頓聯合召開關於南海問題的對話會,這向國際社會釋放了一個信號,中美應就重要問題進行討論,避免兩國間由於彼此戰略意圖不清晰而導致誤判。”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在菲律賓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問題上,中美有必要進行充分交流。

  吳士存指出,無論仲裁庭作出什麼裁決,都是非法、無效的,中國不承認,不接受。這是因為:第一,仲裁庭沒有管轄權。中國已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298條的規定於2006年作出聲明,將涉及海域劃界等事項的爭端排除適用仲裁等強制爭端解決程序;第二,菲律賓濫用《公約》;第三,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自主選擇解決爭端方式的權利必須得到尊重。中菲之間由雙邊和多邊協定達成的、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爭端的方式,已對中國和菲律賓構成約束力。

  回顧歷史,主權國家對國際機構仲裁結果不執行的先例有很多,其中以美國最為突出。美國打著維護國際法治的旗號,卻絕口不提自己曾拒不執行國際法院“尼加拉瓜軍事和准軍事活動案”的判決。吳士存指出,美國和加拿大之間在1812年戰爭以後有10處邊界爭端,其中一些是海域邊界爭端。兩國僅同意將兩處爭端提交仲裁,其他爭端涉及複雜的政治和經濟關切,兩國不得不仔細斟酌最合適的解決方式,以免任何一方遭遇尷尬的結果。“在南海仲裁問題上,不要幻想中國會放棄原則,做出妥協。中國不執行裁決有理有據。”

  吳士存認為,此次針對南海的仲裁是由美國進行的政治操縱。仲裁庭5名仲裁員中有4名都是時任國際海洋法法庭庭長、日本人柳井俊二指定的。柳井俊二曾任日本駐美國大使、日本外務省副外相,在安倍政府修憲過程中擔任法律顧問,其職業背景使他在面對中國問題時不具有公正的裁決能力和意向。他說:“仲裁庭的意見是少數人意見,缺乏代表性和權威性,容易導致國際司法裁決‘碎片化’,容易造成司法判例前後不一,不利於維護《公約》的宗旨和整體性,不利於國際法的發展。”

  關於法理依據,吳士存指出,仲裁庭認為此案中海洋地物的地位(是低潮高地、島嶼還是岩礁)與海域劃界沒有關係的主張並不成立,仲裁庭依菲方請求作出任何有關海洋地物性質的判定,都會涉及《公約》第七十四條和第八十三條的適用問題,由於中國已作出了排除性聲明,這些仲裁事項應當排除在仲裁庭管轄權之外。領土主權問題和海域劃界問題是整體關聯的,海域劃界與海洋地物地位之間也存在類似的緊密聯繫,因此,在無權審判領土主權和海域劃界的情況下,仲裁庭試圖判定海洋地物的地位,這種做法的妥當性令人質疑。

  吳士存認為,仲裁結果宣布之時,也是國際社會檢驗美方是否履行其“不選邊站”一貫承諾的時候。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雙方需要繼續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樣才有利於兩國關係在各方面的長遠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