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將升空 軍事通信將無懈可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4 15:12:12


資料圖:量子糾纏。
 
  之所以能做到安全、快速的傳遞信息,原因就在它是利用量子糾纏效應來傳遞信息。據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介紹,因為量子具有叠加性,即根據量子比特的物理性質,科學家們可以做到傳統芯片上晶體管用電流完成的事——也就是用0和1的二進制來表示信息。但量子比特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能够呈現叠加狀態,能同時表示0和1,處於叠加態的量子比特能以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現象相互聯系,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量子比特的行為能瞬間影響到另一個量子比特。

  這樣的特性意味著,你不可能實現對一個未知量子比特的精確複制。因為一旦信息被人挾持,量子會自動發生變化,接收者也因此能察覺,而偷窺者也看不到原貌。

  基於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學的理論,潘建偉團隊希望通過量子通信研究,從初步實現局域量子通信網絡,到實現多橫多縱的全球範圍量子通信網絡,以保證信息傳輸的絕對安全。今年46歲的潘建偉正是國內量子通信的領軍人物,浙江東陽人,正幫助中國從經典信息技術的跟隨者,轉變成未來信息技術的并跑者乃至領跑者。

  多個項目落地,量子通信產業更加完善

  目前,中國已經在合肥建成量子通信政務網。預計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將於2016年下半年交付。“京滬幹綫”總長2000餘公裡,從北京出發,經過河南、合肥,到達上海。這樣一來,京滬兩地及沿綫的金融、政務機構可以利用這條綫傳輸遠地災情和量子安全數據,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被第三方竊聽。

  中國除了目前在按計劃推進的工程項目外,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王建宇曾在“光纖通信50年高峰論壇”表示,按照規劃,中國在2016年首顆量子衛星發射後還將發射更多衛星,到2020年實現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屆時聯接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通信網也將建成。到2030年左右,中國將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