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GDP在中國很重要但不代表一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02 08:35:43


在研判中國形勢的投資者和經濟學家中,鮮有比對經濟增長——更具體說對如何衡量增長——的爭論更激烈的了。
  中評社香港10月2日電/在研判中國形勢的投資者和經濟學家中,鮮有比對經濟增長——更具體說對如何衡量增長——的爭論更激烈的了。官方的說法是,30年來,中國經濟平均年增長率接近10%。但許多分析人士會認為,那些數字太讓人樂觀了。

  美國彭博新聞社9月26日報道《中國最誤導人的指數》,文章說,這種爭論有何要緊?畢竟,近年來中國有數億人脫貧,同時建造了光彩照人的新基礎設施,讓西方羨慕。不管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0%還是9%,都不會有多大關系——總之,中國不是越來越好嗎?

  問題是,GDP不只是衡量增長的尺度,也被廣泛用來更好地了解經濟趨勢、評估風險,以做出重要的經貿和投資決定。

  在中國,這造成了兩種曲解:一、如果GDP數據有誤,那些衡量尺度就可能嚴重掩飾了風險;二、即使數據准確,中國在很多重要方面與多數發達經濟體不一樣,而與GDP有關的衡量尺度可能最終造成誤導。

  以衡量一個國家信貸風險最常用的尺度之一債務與GDP之比為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國際清算銀行等機構在評估一個國家的信貸風險時,一般都監測債務與GDP之比。由於近年來中國的信貸增速約為GDP增速的兩倍,這些機構一直在發出警示。

  然而,與現金流相比,中國的債務增長更快。自2013年6月以來,中國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了13.6%,遠低於同期官方GDP增速。與此同時,負債增長了49.7%。按照這一衡量尺度,IMF和國際清算銀行可能都大大低估了風險。

  現在,假設中國的官方數字正確,但仍有理由認為與GDP有關的衡量尺度存在根本缺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