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讀美軍魚鷹機事故頻發:飛行測試大幅縮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17 12:58:09


 
  海軍陸戰隊曾對V-22試飛事故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為了節省經費和縮短研發周期,飛行測試項目大幅縮水。這樣來看,V-22不出事才怪。 

  不過,滿屏的質疑和抨擊都沒能阻止V-22的“帶病提拔”。2005年9月,美國國防部發布了《關於V-22的操作性能和炮火測試評估報告》。將在試飛場中徘徊了17年的V-22送入了下一個“里程碑”。 

  然而,報告中的奇葩表述卻讓人十分無語。譬如,“在通常情況下,V-22可以在表面有鬆散塵土的草地上安全著陸。”“目前V-22的飛行手册上有很多限制性操作……這些限制性操作可能會讓V-22面臨險境時不知所措。” 

  美國防務信息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勞倫斯·J·科伯曾說:“但是不管怎麼樣,海軍陸戰隊現在必須接受V-22。因為經過過去長期的宣傳,V-22已經成了海軍陸戰隊的象徵,他們可以說是把所有的資金和希望都投入到這裡面了。”或許,五角大樓也是有苦難言。 

  其實,在V-22項目之初,老奸巨猾的貝爾和波音公司就把相關製造產業散布在了美國大部分州。當地政客為了保證轄區內的就業率,一定會全力支持V-22項目。這就不難理解,素來矯情的國會老爺們為何再三為V-22大開綠燈。在國會面前,國防部也只能屈膝。 

  不可否認,V-22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僅此一家的戰爭實踐為世界旋翼戰機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但武器裝備的發展規律絕非技術上的領先能夠替代。 

  V-22的“體弱多病”表明,發展一款新裝備特別是跨時代的新概念裝備,保持嚴謹態度、遵循科學規律是基本要求,任何外在因素都不能成為跳脫上述規則的借口。畢竟,國家安全系於此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