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揭秘:俄海軍反潛“三劍客”究竟是什麼利器?
http://www.CRNTT.com   2018-06-08 16:36:29


 
  “矛”和“盾”的權衡

  反潛屬於防禦的範疇。達成防禦的方法有很多種,通過進攻手段達到防禦目的叫做積極防禦,而單純通過防禦措施達到防禦目的叫做消極防禦。雖然都是達成防禦的目的,但是兩者卻有著深刻的不同。俄羅斯對此深有體會。

  鍛造“大洋尖矛”。俄羅斯被人們稱為“戰鬥民族”,因為從冷戰時期蘇聯就一直秉持“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這一理念,所以在發展武器裝備時,一貫注重發揚火力和數量優勢。正因潛艇是最好的反潛裝備,在冷戰時期,一個型號核潛艇建造數量少則10餘艘,多則超過30艘。冷戰後期,蘇聯核潛艇保有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水面艦艇作戰能力也和美國比肩,蘇聯“紅海軍”完全可以禦敵於國門之外甚至在深海遠洋擊敗對方,從而達到防禦的目的。

  澆鑄“近岸堅盾”。自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出現嚴重倒退,無法負擔起大規模的海軍編隊,大量裝備陸續退役。俄羅斯大型水面艦艇頻頻“難產”,既有資金的缺口,又有技術的問題。雖然俄羅斯保留了完整的核潛艇建造體系,但在海軍經費全面縮水的情況下,潛艇的建造速度和裝備數量也大不如前。美國和北約不斷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俄羅斯面臨的軍事威脅與日俱增。在無法大量建造潛艇和大型反潛艦艇的情況下,研發成本低廉、性能先進的反潛武器就成了俄羅斯海軍的最好選擇。

  知彼易,知己難,行更難。從“大洋尖矛”到“近岸堅盾”,反映出來的卻是俄羅斯面臨的困境。

  近些年來,俄羅斯不斷傳出建造核動力航母、大型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和艦艇編隊的計劃,模型和計劃更換了一次又一次,建造時間更是一拖再拖。烏克蘭危機之後,遭到西方制裁的俄羅斯甚至連排水量5000噸的護衛艦都不能按時交工。在“後蘇聯時代”,俄羅斯軍隊在尋找自身定位的路上走得相當曲折。

  放棄幻想,準備戰鬥。近兩年,俄羅斯不再執著於必須建造大船。既然無法建設一支勢均力敵的艦艇編隊與對手正面對抗,那麼發展性價比高的反潛“撒手鐧”,便成了當下最好的辦法,這也是“三劍客”行走江湖的一個理由。

  來源:解放軍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