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保持穩健復甦還需科技助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1-30 08:54:12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2020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工業經濟呈穩健復甦態勢。2020年四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為101.5,連續3個季度回升。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呂慶喆文章分析,工業經濟運行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

  一是工業供需回暖。從生產看,工業企業生產水平持續穩定恢復。2020年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連續3個季度呈上行態勢,已經恢復到往年正常生產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快速調查結果顯示,截至12月下旬,達到正常生產水平八成以上的企業比例為77.9%,復產水平呈持續提高態勢;工業產能利用率逐季回升,四季度產能利用率已提升至2013年以來高點。從需求看,隨著居民收入的持續好轉和工業經濟的改善,工業中間品需求和制成品需求均明顯好轉。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同比增速呈逐月回升態勢;從未來一段時期內需求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中的新訂單指數連續10個月位於榮枯線之上,需求仍將保持持續擴張態勢。

  二是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持續好轉。受益於工業需求回暖以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回升,工業企業虧損面逐步縮小,企業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有所上升。2020年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比10月末下降1.4個百分點,比2月末下降17.2個百分點,年內呈逐月下降趨勢;11月份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下降46.4%,連續2個月降幅在45%以上;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4%,呈現穩步回升態勢,且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1%,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三是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在“兩新一重”政策推動及產業升級壓力作用下,代表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的新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工業結構持續優化。2020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均明顯快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從新產品看,挖掘機、太陽能電池、筆記本電腦、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產品保持兩位數以上高速增長。工業新興領域展現出廣闊的發展潛力和巨大的成長空間,吸引新要素資源進場,提升了企業持續投資的信心,為工業新動能成長和產業優化升級提供原動力。2020年,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仍保持兩位數增長,明顯高於全部工業投資增速。

  四是工業出口好於預期。受疫情蔓延反彈等因素制約,國外生產能力恢復不及預期,而中國及時控制疫情並穩步實現復工復產,生產供應能力較快恢復,因而部分國家為了彌補供給缺口將訂單向中國轉移,帶動中國出口形勢持續向好。2020年,中國出口總值以及國際市場份額均創歷史新高。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相關指標看,新出口訂單指數持續位於榮枯線之上,且出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連續8個月回升,製造業出口企業信心不斷增強。

  文章表示,雖然工業經濟運行呈現持續復甦態勢,但也要看到,工業經濟運行面臨國際供應鏈循環不暢、整體需求偏弱等難題,不利於工業經濟持續復甦。

  一是國際供應鏈循環不暢風險。雖然中國製造業規模居世界首位,但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方面對發達國家的依賴度依然較高,特別是在疫情衝擊國際供應鏈背景下,國際供應鏈循環不暢風險進一步顯現。

  二是整體需求偏弱制約工業經濟持續復甦。近期外部經濟復甦的力度和節奏低於市場預期,導致外需持續恢復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大。同時,受疫情影響,居民消費和投資受到制約,存在一定的內需缺口,也對工業經濟持續復甦產生不利影響。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上年實際下降4%;雖然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均實現了正增長,但均在低位運行,2020年基礎設施投資僅比上年增長0.9%,工業投資僅比上年增長0.1%,特別是製造業投資同比下降2.2%,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文章指出,為增強中國經濟持續復甦後勁,我們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暢通國際循環中的作用,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技術攻堅戰,補齊供應鏈產業鏈短板,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充分發揮好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暢通國內大循環,並依靠供給能力帶動外循環,加強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融入全球經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