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穩產增產是端牢中國飯碗底氣所在
http://www.CRNTT.com   2021-03-27 09:03:22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電/面對國內外日益複雜的政治經濟形勢,必須始終緊綳糧食安全這根弦,切實穩定糧食生產,保持糧食穩產增產,以國內糧食生產的穩定性應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實現糧食穩產增產目標,必須持續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釋放活力,激發動力,挖掘潛力。

  農時不等人。眼下,春耕生產從南到北陸續展開,田園裡一派繁忙景象。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目標。農業農村部也立下“軍令狀”,確保今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力爭穩中有增。錨定糧食穩產增產的目標,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產,夯實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是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所在。

  糧食生產、儲備和進口是保障糧食安全的三大途徑。我國創造了糧食“十七連豐”的奇跡,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儲備充足,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然而,糧食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玉米、大豆等飼料原料產需缺口擴大,進口量持續增加,價格處於歷史高位。適度進口飼料原料,能夠有效填補國內糧食產需缺口,但糧食進口容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經貿摩擦、衝突等諸多因素影響,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較多。面對國內外日益複雜的政治經濟形勢,必須始終緊綳糧食安全這根弦,切實穩定糧食生產,保持糧食穩產增產,以國內糧食生產的穩定性應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確保糧食穩產增產的前提。“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維護糧食安全的約束性指標,這對糧食穩產增產具有約束性作用。經驗表明,土地、水、勞動力、農業技術、農藥、化肥、農機、農業支持政策等任何一個生產要素的變化都會影響糧食產能。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糧食生產體系和完備的農業農村政策體系,能夠抵禦重大旱災、洪澇災害、雪災、台風、病蟲害等自然災害以及政策變動造成的糧食產量大幅波動。不過,在土地、水資源和環境的硬約束下,糧食增產難度越來越大。

  實現糧食穩產增產目標,必須持續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釋放活力,激發動力,挖掘潛力。一是穩面積。嚴守耕地紅線,用好用足耕地資源,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和質量,強化耕地保護。二是強科技。優良品種和裝備技術是糧食穩產增產的關鍵。打好種業“翻身仗”,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通過提升育種技術實現糧食產量穩中有增。提升農業裝備水平,推動糧食生產機械化、智能化。三是穩政策。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和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完善農業灌溉設施,鞏固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穩定種糧農民補貼,適度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範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於恢復撂荒地耕種,提高糧食複種指數,提高糧食產量。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生產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關鍵環節,對於實現全年糧食穩產增產目標至關重要。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實行黨政同責,抓好春耕生產。強化組織領導、強化政策落實,確保農資及時到村到店到戶。抓好田間管理,推進科學防災減災,加強病蟲害防控和自然災害防治,推進糧食生產環節減損。緊盯關鍵農時,強化監測預警,加強糧食作物生產進度和苗情墒情調度,確保全面完成今年糧食穩產增產目標。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