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南太平洋地區走近中國,美澳為何急眼?
http://www.CRNTT.com   2021-12-21 10:51:13


 
  學術概念中的“太平洋島嶼地區”或媒體上常見的“南太平洋地區”,主要由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三大群島組成,共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帕勞、瑙魯、基里巴斯、圖瓦盧、薩摩亞、斐濟、湯加、庫克群島、紐埃是該地區14個獨立島國,其中有8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馬紹爾群島、帕勞、瑙魯和圖瓦盧與台灣保持所謂“邦交”關係——編者注)。該地區還有托克勞(新)、東薩摩亞(美)、北馬里亞納(美)、關島(美)、新喀里多尼亞(法)、法屬波利尼西亞(法)、皮特凱恩島(英)、瓦利斯與富圖納(法)等前西方殖民宗主國的海外屬地。

  南太三大群島地區是連接亞洲與南北美洲的交通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一向被美國視作“內湖”。據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於鐳介紹,由於軍事地位重要,美國主要負責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地區,在帕勞、馬紹爾群島建有大型軍事基地甚至是戰略導彈基地,對包括北馬里亞納在內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地區實施“戰略否決”和“戰略拒止”——不允許任何國家的軍事力量在未經美國允許的情況下進入該地區島國的領土、領海、領空。這是美國堅決阻撓該地區島國與中國建交或發展互利合作關係的重要因素。

  美澳還想充當“警長和副警長”

  美國的“戰略監督”構想是,澳大利亞負責監控美拉尼西亞群島,該地區位於澳東部,是其天然軍事屏障,被澳大利亞視為“後院”。新西蘭則負責監控波利尼西亞群島地區。這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堅決反對法國繼續在該地區實施殖民統治,並對法國“小動作”頻頻的重要緣由。法國則以“中國威脅論”恐嚇澳新兩國,希望繼續保持在該地區的海外屬地。

  “外交學人”網站文章認為,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相對“忽視”美拉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兩個地區,認為堪培拉和惠靈頓應該承擔大部分的安全責任。但現在,面對來自中國的競爭,美國把在該地區的利益“外包”給澳新兩國充滿危險。

  經常炮製虛假報告抹黑中國的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網站11月刊文,在回顧澳過去20年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變化時提到,中國在“太平洋島嶼地區”的崛起始於2006年斐濟的政局變化。文章認為,姆拜尼馬拉馬執政後的斐濟成為北京在南太地區擴張勢力的“突破口”。也是從2006年開始,澳與太平洋島國的關係出現嚴重分歧,在中國的支持下,“一個統一的美拉尼西亞國家集團正通過太平洋島嶼論壇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施加強大影響”。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教授理查德·赫爾判斷,從2011年開始,澳失去對南太平洋集體決策的影響力,儘管澳仍是該地區最大的捐助國和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參與者。而ASPI的文章斷定,澳在南太地區的戰略利益直接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從2016年開始,澳開始變得憂心忡忡,並炒作“中國可能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瓦努阿圖和所羅門群島建立軍事基地”。該文甚至還渲染稱,這是自1942年美、日航空母艦編隊珊瑚海海戰以來,澳大利亞首次感受到“來自東方的安全威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