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警惕美國新一輪種族主義浪潮
http://www.CRNTT.com   2022-01-13 11:10:56


  中評社台北1月1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美國司法部實施所謂“中國行動計劃”,以“打擊經濟間諜”和“打擊竊取知識產權”為借口,動用龐大的公權力和資源,針對在美華裔科學家和與中國有合作關係的科研人員進行系統性調查。該計劃實質上成為美反華勢力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華進行遏制打壓的工具,對中美關係造成嚴重衝擊,干擾中美在科技、人文等領域的正常交流合作。

  美司法部自2018年啟動所謂“中國行動計劃”以來,戴著種族主義有色眼鏡,不斷栽贓抹黑華裔科學家,造成一個又一個冤假錯案,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群體深受其害。美國媒體和相關研究報告披露,所謂“中國行動計劃”大搞“有罪推定”,先設辦案指標再查案,罔顧司法正義。越來越多的美國學術機構、專業人士反對和批評這一計劃,認為它煽動種族歧視,也損害了美科研競爭力。

  “國家安全問題被用作針對華裔的借口”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所謂“中國行動計劃”已涉及77個案例,148人受到指控,其中近九成是華裔。《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曾要求美司法部解釋“中國行動計劃”的真實用意並公布所有案件清單,然而,美司法部只是隨後在其官網上删掉了39名“中國行動計劃”相關“被告”,其中多人曾遭到美方公開指控,但針對他們的訴訟都以失敗告終。

  美國田納西大學教授胡安明是首位因“中國行動計劃”出庭受審的華裔學者。美國聯邦調查局對胡安明及其家人進行長期監視,並於2020年將其逮捕。美司法部以“隱瞞與中國關係”為由對胡安明提起訴訟。美國媒體報道說,聯邦政府在胡安明一案中“動用了全部司法力量”。2021年9月,法官宣布針對胡安明的所有指控均不成立。

  美國輿論認為,美國政府在缺乏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明目張膽地對華裔科學家進行有罪推定。“國家安全問題被用作針對華裔的借口。”亞裔美國人推進正義協會專職律師吉塞拉·草川說,“中國行動計劃”正影響著很多美國居民、留學生和訪問學者,該計劃“基於這樣一個前提,即所有華裔科學家或與中國有聯繫的人都應該受到懷疑”。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說,“中國行動計劃”在“打擊經濟間諜”和“打擊竊取知識產權”方面幾無所獲。3年來,美國聯邦調查局對學術機構或撥款機構提起12項起訴,沒有一項涉及間諜指控。

  “正在營造一種扼殺合法科學合作的恐懼氛圍”

  儘管美司法部長梅裡克·加蘭去年10月在國會接受問詢時宣稱,美國從不基於種族身份、國籍開展調查或起訴,但越來越多華裔科學家遭到無端指控卻是不爭的事實。美國民間社會團體和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等高校的學者紛紛發聲,批評“中國行動計劃”損害了美國學術自由及科研競爭力,要求停止對華裔研究人員進行歧視性調查。

  去年4月,亞裔美國人推進正義協會向白宮遞交了一份由2.9萬名直接受影響者簽名的請願書,呼籲美國政府停止因亞裔種族身份而做出歧視性的評判,終止“中國行動計劃”。去年8月,超過20個美國亞裔團體聯名致信總統拜登,認為“中國行動計劃”表面上聲稱在調查並起訴“經濟間諜活動”和“竊取商業機密行為”,實際上卻“讓亞裔美國人、亞裔移民或其他人,尤其是華裔科學家,遭受種族定性、監視和不當起訴”,所謂他們從事經濟間諜活動或存在竊取商業機密行為的相關起訴並沒有證據支持。另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報告披露,該計劃甚至對訴訟數量有硬性要求,指示美國94個地區司法部門每年至少提出一至兩起針對中國的訴訟。

  美國物理學會在去年8月的一封公開信中表示,“美國政府試圖解決科研安全問題的‘中國行動計劃’,是政府自身的過激反應措施,也是比問題本身更糟糕的應對方法。”

  去年9月,斯坦福大學177名教職員工聯名簽署一封公開信指出,包括來自中國的大量外國科學家為美國科技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全球性問題,包括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威脅等都需要國際合作。“中國行動計劃”製造了越來越敵對的氛圍,非但沒有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反而會損害美國的創新能力和科技未來。聯名信簽署組織者之一、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史蒂文·基弗森說,他之所以參與這項活動,是因為目睹了華裔同事因該計劃而遭到惡劣對待。

  “這種做法正在營造一種扼殺合法科學合作的恐懼氛圍。”美國《大西洋月刊》不久前發表文章指出,美國“中國行動計劃”正在傷害比“工具”和“圖紙”更有價值的知識產權資產,即美國科學家和科學界。拜登政府仍在延續“中國行動計劃”非常令人憂慮。

  “進一步證明美國社會存在結構性種族歧視”

  輿論分析指出,“中國行動計劃”是美國根深蒂固的系統性種族歧視的又一體現,包括華裔在內的少數族裔群體深受其害,更進一步加深了美國社會中的對華偏見和歧視。

  彭博社援引維權組織的數據說,“中國行動計劃”反映了美國針對亞裔族群的種族偏見不斷加劇,這種偏見導致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暴力事件大幅增加。

  “就科學領域而言,亞裔專家遭到的恐嚇進一步證明美國社會存在結構性種族歧視。”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里奧斯發表文章指出,“中國行動計劃”在實踐中變成了針對華裔科學家的“麥卡錫主義”的最新表現,引發了美國科學界的抗議。此外,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針對亞裔人士的種族主義持續升溫,針對他們的暴力行為也大大增加。文章說,華盛頓宣稱“中國為保障國家安全而犧牲了對人權的尊重”,然而,正在日複一日這樣做的卻是美國當局自己。美方以所謂的“民主價值觀”遭受潛在威脅為借口,實施著可笑的歧視措施。

  《紐約時報》專欄文章指出,新一輪的種族主義浪潮可能使美國社會倒退,導致很多民眾錯誤地認為“亞洲移民是對西方人工作機會和西方文明的威脅”。

  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政治學教授梅爾·格托夫批評美政府所謂“中國行動計劃”存在嚴重缺陷,不僅暴露了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偏見,更未能認識到與中國交流合作的諸多好處。“這種偏見源於罪責推定以及關聯罪責推定,這是‘麥卡錫主義’時代的特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