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德媒:烏克蘭為何遲遲無法展開反攻?
http://www.CRNTT.com   2023-05-14 08:38:51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5月11日報導,上周,當克里米亞大橋附近的俄羅斯燃料庫起火時,互聯網上的大多數評論員都確信:這一定是烏克蘭發動的襲擊,為的是破壞俄羅斯的後勤保障。再之前,克里米亞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爾的一座油庫也著火了。

  這些襲擊是孤立的嗎?是否意味著反攻即將開始?還是說,這就是反攻呢?儘管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稱,烏軍仍在等待更多武器裝備到位,但這種說法也是出於戰略考量,因此可靠性有限。

  報導稱,澤連斯基的說法與北約歐洲盟軍總司令克里斯托弗·卡沃利的話對不上。後者在一場聽證會上說,承諾給烏克蘭用於發動進攻的重裝備有98%已經運抵。

  總的來說,西方已經提供了超過230輛主戰坦克和至少1500輛裝甲車,總量相當可觀。

  後勤補給難題

  烏克蘭進攻是否迫在眉睫?最近幾周多次報導的無人機襲擊俄軍後勤事件算是進攻嗎?西方專家們對這些問題莫衷一是。一方面,烏克蘭人在去年秋天的第一次進攻中表明,他們有能力在發動進攻前打擊俄軍補給線,切斷其作戰部隊的供應。美軍稱之為“塑造戰場”,即在戰鬥前就“塑造”戰場形態。

  軍事歷史學家馬庫斯·科伊普則將這些襲擊——包括對燃料列車和公路的襲擊——視為基輔即將發動的反攻的第二階段。但這種“後勤攻擊”的規模是否足以在1200公里的活躍戰線上扭轉戰局呢?軍事分析家裡希特在評估那些疑似的無人機襲擊時說:“太零星,太像扎針了。如果烏克蘭人這麼做是為了大面積斷絕戰場補給,那麼這類攻擊必須要達到完全不同的規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