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媒:對烏軍援掏空美軍工企業
http://www.CRNTT.com   2023-07-09 21:06:04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據俄新社網站7月5日報導,在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展開的第二年,人們出乎意料地發現:美國軍工複合體並未作好進行全面軍事行動的準備。用武器填滿烏克蘭的想法只是為閃電戰而設計,按照美國戰略家的盤算,俄羅斯早就應該輸了,陷入內戰混亂之中,美國人將在俄廢墟上安插傀儡,並借助後者向中國施壓。

  但現在,一切設想都被打亂了。事實證明,美國的軍工複合體並沒有按照一場大戰所需的規模來生產彈藥。

  現在,美國國防工業的災難性狀況在最高層被公開承認。6月,美國陸軍部長克里斯蒂娜·沃穆思對記者表示,美國的生產無法應對烏克蘭衝突的需求:“我希望,我們國家從烏克蘭衝突中明白一個教訓:我們的工業不夠發達,這是警鐘。”

  如果只看數字,那麼美國國防工業是世界上資金最充裕的。但權威媒體《外交》雜誌指出了當代美國軍工複合體的一個缺陷:它明顯是為了出口銷售單價數億美元的光鮮亮麗的武器裝備打造出來的,但它斷然不適合發動一場大規模的常規戰爭。這是一場火炮使用量很大的戰爭,普通的炮彈等彈藥消耗量驚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外交》雜誌認為,所有問題都源於二戰後美國政府失去了對國防工業的控制權,將其交給了私營企業。現在,五家巨頭統治著美國的軍工複合體:雷神公司、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

  這些公司股票的最大持有者是諸如貝萊德這樣的投資基金,也就是說,軍事裝備的生產,實際上是由金融家掌控的,他們當然只對利潤和股價增長感興趣。因此,這些公司與國家簽訂盡可能多的合同,生產最昂貴的設備,例如價值數億美元的隱形飛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